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气味」(苗、叶、茎、根)苦、寒、无毒。(子)酸、平、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气味」(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戎葵、吴葵。「气味」(苗)甘、微寒、无毒、滑。(花)咸、寒、无毒。(子)甘、冷、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露葵、滑菜。「气味」(苗)甘、寒、滑、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叶、耳环草、碧蝉花、蓝姑草。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主治」(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根)堕胎、催生。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气味」(苗、花)甘、凉、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气味」(根)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气味」(根)苦、温、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气味」(根)苦、酸、平、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