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龙沙、卑相、卑盐。「气味」(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虎须草、碧玉草。「气味」((茎、根)甘、寒、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气味」(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芭蕉、夭苴、芭苴。「气味」甘、大寒、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气味」(根)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箬,音若。亦名辽叶。「气味」(叶)甘、寒、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2016年10月1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根名杜牛膝。「气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