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亦名金灯、鬼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入药部位
假鳞茎。
性味
味甘、微辛,性寒。
归经
入肝、胃、肺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相关配伍
1、治痈疽疔肿、恶疮及黄疸,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秘韫》)
2、治疮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独蒜兰)假鳞茎9-15g。水煎服。外用以适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3、治背痈,(独蒜兰)鲜假球茎、细叶石仙桃鲜假球茎各3-4个,嚼服,每日1次;另取上药适量,捣烂外敷患处,外贴菜叶或其他鲜叶,再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指头炎、疖肿,(独蒜兰)假球茎9-15g。水煎,连渣服;另取假球茎适量,加烧酒或醋捣烂,外敷局部。(《浙江药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降压作用。
使用注意
正虚体弱者慎服。
现代应用
1、治疗肝硬化。
2、治疗食管贲门癌梗阻。
3、治疗宫颈癌。
炮制
一、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须根、洗净,蒸后,晾至半干,再晒干。
二、炮制方法: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档,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或用时捣碎。
鉴别
一、药材性状:1、杜鹃兰,假鳞茎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长1.8-3cm,膨大部直径1-2cm,顶端渐突起,具叶柄痕,有时旁近有花葶痕,基部脐状,有须根或须根痕;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有皱纹或纵沟纹,膨大部分有2-3条微突起的环节,节上有的具鳞叶干枯腐烂后留下的丝状维管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略呈粉性(加工品表面及断面呈黄白色,角质)。气微,味淡,带粘性。
2、独蒜兰,假鳞茎与杜鹃兰类似,但不及杜鹃兰饱满,呈圆锥形或不规则瓶颈状团块,长1.5-2.5cm,直径1-2cm,上部渐突起,顶端断头处呈盘状,下部膨大且圆平,近基部凹入;表面黄白色或浅棕色(木去皮),较光滑,有皱纹,膨大部无环节,环节1-2条位于基部凹入处。断面浅黄色,角质,半透明。气微,味淡,微苦,稍有粘性。
二、饮片性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或黄棕色,具细皱纹,可见叶基、须根痕及环节。切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角质样半透明,有众多筋脉纹及筋脉小点。质坚。气微,味淡,嚼之带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