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断(经绝)】指妇女四十九岁前后,月经终止(有人还认为病理的月经闭止, 叫“经闭”,生理的月经终止,叫“闭经”)。在月经终止之前,如出现经期先后不定,经量过多或过少,无其它临床症状的,属正常生理现象。若见头晕,耳鸣心悸,心烦易怒,情志失常,手心发热,经来量多,或漏下淋沥不断的,是由于肾气衰弱,沖任虚损所致。伴有潮热汗出,颧红口干,脉弦细数的,属阴虚阳亢;伴有腰痛阴坠的,为肾阳偏虚,沖任二脉虚衰。
【乳吹】病证名。乳痈的别名。分内吹和外吹两种。前人认为内吹是怀孕期妇女胎气旺,热邪郁蒸所致;外吹则由于婴儿吮乳时咬伤乳头,或含乳而睡,口鼻气外吹乳头引起。这种名称没有多大意义,其实内吹,外吹均属细菌感染。但古代医家用此以区别乳痈发生在产前,产后的不同,故仍予记述。参见“乳痈”条。
【乳发】指乳房或胸肌之内易于腐烂坏死的化脓性感染。男女均可发病,多由胃腑湿火相凝而致。其症初起即乳房(或胸部)焮热漫肿,并有较剧烈的疼痛,伴有恶寒发热,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皮肉焦黑腐烂;妇女常乳房遍溃,囊隔损伤(多变性)。如久不收口,则易成“乳漏”。
【乳核】病证名。妇女乳房的一类慢性炎症,包括一些结核病变。又称“乳痰”,“乳栗”,“乳癌”等。多发于生育年龄而体质虚弱者,由肝郁脾虚,痰浊凝结所致。结核初起时,多生在一侧乳房的偏上方,一个或多个,小的如梅,大的如李,质硬,推之可动,皮色不变,触之不痛,数月后,肿块增大,皮色微红,慢性爱软,是已化脓,溃破后常成瘺管,脓液清稀,并杂有败絮样物,疮口腐肉不脱,患侧腋窝常有肿大之结块。 本病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肝气郁结,气痰滞结于乳络,演变为核,多见于冲任不调,久未生育,或者成年未婚的女性;或因肝肾俱虚,房劳过度,肝肾虚怯,精气不能濡养肝木,致使肝虚血燥,加之脾土运化失职,气郁 痰滞,结为乳中结核,多见于中、老年的男女患者;或因气滞痰凝,易动忿怒,气郁湿滞,日久不解,聚积不散,发为乳核,多见于情绪容易激动的患者。
【乳疽】 病证名。指乳腺深部化脓性感染,属于阴证。系由于肝气胃热蕴结而成。主要症状为乳房结块,坚硬微痛,皮色不变,肿块渐渐增大,成脓较慢,化脓时有恶寒发热,溃后流出黄色脓液,溃孔较深。《医源资料库》 :乳疽,病名。痈疽之发于乳房部者。 《诸病源候论》卷四十:“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谓之疽也。足阳明之脉,有从缺盆下于乳者,其脉虚则腠理开,寒气客之,寒搏于血,则血涩不通,故结肿而气又归之,热气洪盛,故成疽也。热久不散,则肉败为脓也。”《外科启玄》则称“初发即有头曰乳疽”。《校正外科大成》认为“乳痈、乳疽生于乳房,红肿热痛者为痈,坚硬木痛者为疽。由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也。”当辨证论治。乳痈偏于阳、实证,乳疽偏于阴、虚证。
【乳漏】 病证名。又叫“乳瘺”。即生长于乳房或乳晕部的漏管。由于乳痈,乳发等疾病调治失当,疮口经久不癒而致。患部时流清水,或杂有败絮样物,疮口常凹陷,周围皮色紫暗;如疮口在乳晕部者多见乳头内缩,脓液臭秽,兼有豆腐渣样物排出,不易收口,收口后亦容易复发。
【乳头破碎】病证名。又称为“乳头风”。指乳头,及乳头部皮肤浸淫,湿烂破裂的病症。多因肝火不能疏泄,肝胃湿热蕴结而成。其症乳头破碎,裂开,疼痛剧烈,揩之出血或流粘水,或结黄痂,容易继发外吹乳痈。哺乳期不易治癒,往往须待断乳后方能痊癒。
【乳岩】 病证名。多生于妇女。因郁怒伤肝,思虑伤脾,以致气滞痰凝而成。或冲任二经失调,气滞血凝而生。初起乳中结成小核如豆大,渐渐大如棋子,不疼不痒,不红不热,经年累月,渐渐长大,始感疼痛,痛即不休,未溃时,肿如堆粟,或如覆碗,色紫坚硬。渐渐溃烂,污水渗出,时出臭血。溃烂深如岩穴,疮口边缘不齐,或高凸如莲蓬,疼痛连心。有的初起时乳房发生肿块,肿块中央按之富有弹性,多在未溃前发现乳窍流血,后期溃烂无脓而出血,疮口中央凹陷,边缘坚硬。也有初起时乳晕部位发红,出现丘疹,表面腐烂而渗出血水,此后乳头逐渐凹陷,四周坚硬,皮色紫褐,后期乳头溃烂,乳房内则有坚硬的肿块。以上三种,在病的过程中常可在患侧颈部和腋下部位发现肿大的硬块,并与周围组织粘连。类于乳腺癌等病症。
【乳痨】 病证名。由“乳核”扩散而致的疾病。因气血内虚或失于调治,乳核渐大如碗,坚硬疼痛,延至胸肋和腋下,色或紫或黑,溃破后,轻的流白汁,重的流臭水,日久有午后潮热,咳嗽,颧红、羸瘦等阴虚内热的症状。
【乳癖】 病证名。本病多与情志内伤、忧思恼怒有关。足阳明胃经过乳房,足厥阴肝经至乳下,足太阴脾经行乳外,若情志内伤,忧思恼怒则肝脾郁结,气血逆乱,气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复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运湿,胃不能降浊,则痰浊内生;气滞痰浊阻于乳络则为肿块疼痛。八脉隶于肝肾,冲脉隶于阳明,若肝郁化火,耗损肝肾之阴,则冲任失调,《圣济总录》云:“冲任二经,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所以本病多与月经周期相关。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冲任失调,病在胃、肝、脾三经。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初起在乳房生一肿块,如鸡卵而表面光渭,能移动,多数无痛感,也有少数感到轻微胀痛。后期肿块不与皮肤粘连,皮色如常,亦无发热,经年累月,也不溃破。类于乳腺纤维瘤,部分患者在孕期肿块迅速增大而恶化。气滞痰凝,或兼有冲任二经失调。这种病症大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的二侧乳房,行经前感到乳房胀痛有块,按之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结核,微硬而不坚,边缘不清,经期后症状减轻,肿块的消长往往与情志刺激有关。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宫寒不孕】病证名。妇女因胞宫寒冷而不孕时则称为宫寒不孕。主要表现为小腹冷感、冷痛、白带清稀、痛经。
【宫寒】病证名。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