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留求子。「气味」甘、温、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主治」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子)辛、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主治」脚膝痹痛,四肢拘挛,恶疮疥虫,咳逆上气,喉痹咽塞。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主治」(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血,止霍乱。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芫草、卑共。「气味」(茎、叶)苦、温、有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芒草、鼠莽。「气味」(叶)辛、温、有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气味」(花、根)辛、温、有小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枝。「气味」(花)辛、温、有大毒。
2016年10月2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风匣儿、山茄子。「气味」(花、子)辛、温、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