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金沙主治功效;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
发布时间:2013-3-27 19:04:23 | 点击量: 2614 |
已经发布天数:4511 |
【别名】铁蜈蚣、金砂截、罗网藤、铁线藤、蛤唤藤、左转藤。 【药用部分】干燥成熟的孢子;全草。 【性味】 性寒,味甘。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验方 1.烫火伤:海金沙茎、叶烧灰存性研成细末,用麻油调搽患处。 2.流行性腮腺炎:海金沙藤根30克,水煎服。 3.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海金沙藤3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4.热淋:鲜海金沙茎叶30克,捣汁,冷开水兑服。 5.乳腺炎:海金沙根20~3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暖睡取汗;另用鲜海金沙茎叶、鲜犁头草各等份,捣烂外敷。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常用选方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10克,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沙50克、腊南茶25克、一起捣碎。每服15克,生姜、甘草煎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50克,甘草梢12.5克,共研为末。每服10克,麦门冬煎汤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为末。每服5克,用亲朋汲水或沙糖水送下。 5、脾湿肿满(腹胀如鼓,气喘,不能星卧)。用海金沙15克,白术200克、甘草25克、黑牵牛头75克,共研为末。每服10克,水送下。能泻为好。此方名“海金沙散”。 7、为著名凉茶饮料“加多宝”的主要原料。 书籍记载 1.《本草经疏》:海金沙,甘寒淡渗之药,故主通利小肠,得牙硝、栀子,皆咸寒苦寒之极,又得蓬砂之季,所以能治伤寒热狂大热,当利小便,此釜底抽薪之义也。淡能利窍,故治热淋、血淋、膏淋等病。2.《本草述》:海金沙,方书但知其治血淋、膏淋、石淋等症,讵知其种种所患,皆本于湿土之气不能运化,而又有火以合之,乃结聚于水道有如是耳,岂可徒取责于行水之脏腑乎?试观东垣治脾湿方,更如续随子丸之亦治通身肿满、喘闷不快者,则可以思其功之所主,固不徒在行水之脏腑矣。 3.《嘉佑本草》:主通利小肠。马牙消、蓬砂共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 4.《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5.《本草正义》:利水通淋。治男子淫浊,女子带下。 6.《中国植物志》:治筋骨疼痛。 7.《广西中药志》:用于水肿及热病吐血。 8.《湖南药物志》:补脾健胃。治小儿食积。 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 10.《江西草药》: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治肝炎,肾性水肿,皮肤湿疹,水痘,尿血,痄腮,风火牙痛,喉蛾,白喉,带状疱疹,小儿疳积。 【用药禁忌】 1、肾阴亏虚者慎服。 2、《本草经疏》: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 3、《本经逢原》: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