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恶实主治小舌痛,妇女吹乳、老人中风,月经不通
发布时间: 2016-10-1   点击数: 1525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气味」(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释名」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蝙蝠刺。

「气味」(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每服二钱,温水送下。一日服三次。

2、风热浮肿(咽喉闭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细。每服一匙,热酒送下。

3、小舌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为末,茶调服。

4、小舌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为末。水煎,含咽。此方名“启关散”。

5、风热瘾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薄荷汤送下。

6、牙痛。用牛蒡子(炒过),煎水含嗽。

7、妇女吹乳。用牛蒡子一钱、麝香少许,温酒小口送下。

8、关节肿痛(风热攻犯手指,赤肿床木,甚至攻达肩背两膝,遇暑热则便秘)。用牛蒡子三两,新豆豉(炒)、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白开水送下。

9、流行性热症(小热不退,烦躁发渴,四肢无力,不思饮食)。用牛蒡根捣汁服一小碗,有效。

10、伤寒抽筋(汗后受寒,手足抽痛)。用牛蒡根十条,麻黄、牛膝、天南星各六钱,先锉后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药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钱,温酒送下。一日服三次。

11、一切风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黄、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装在袋子里,泡在三升酒内。每天取饮适量。

12、老人中风(口目抽动,烦闷不安)。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晒干,打成面,加大米四合,合做成饼,在豉汁中煮熟,添葱椒五味。经常空心取食,极有效。

13、头面忽肿,或连手足红肿。用牛蒡根洗净研烂,加酒煎成膏,摊布上贴肿处。同时以热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肿消痛减。

14、头风白屑。用牛蒡叶捣汁,熬浓涂头上。第二天早晨,以皂荚水洗去。

15、喉中热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

16、牙痛。齿龈肿,用牛蒡根一斤,捣汁,加盐花一钱,在银器中熬成膏,涂牙龈。

17、项瘿。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或将根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常服。

18、小便不通、脐腹急痛。用牛蒡叶汁、生地黄汁各二合,和匀,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水半碗,煎开几次,调滑石末一钱服下。

19、诸疮肿毒。用牛蒡根三条,洗净,煮烂,捣成汁,加米煮粥,每食一碗。

20、月经不通(腹肋胀痛)。用牛蒡根二斤,锉小,蒸三遍,装入布袋,在二斗酒中泡五天。饭前温服一碗。


即牛蒡子也,生鲁山平泽,今处处有之。叶如芋而长;实似葡萄核而褐色,外壳如栗球,小而多刺,鼠过之,则缀惹不可脱,故谓之鼠粘子,亦如羊负来之比。根有极大者,作菜茹尤益人。秋后采子,入药用。根、叶亦可生捣,入少盐花,以拓肿毒。又冬月采根,蒸曝之入药。刘禹锡《传信方》,疗暴中风,用紧细牛蒡根,取时须避风,以竹刀或荆刀刮去土,用生布拭了,捣绞取汁一大升,和灼然好蜜四大合,温,分为两服,每服相去五、六里。初服得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郑中丞,郑顷年至 阳,因食一顿热肉,便中暴风,外生卢氏,为 阳尉,有此方,当时便服,得汗随瘥,神效。又《箧中方》∶风头及脑掣痛不可禁者,摩膏主之。取牛蒡茎叶,捣取浓汁二升,合无灰酒一升,盐花一匙头, 火煎,令稠成膏,以摩痛处,风毒散自止,亦主时行头痛。摩时须极力,令作热,乃速效。冬月无苗,用根代之亦可。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