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希莶主治中风,风寒下泻,反胃吐食,痈疽肿毒
发布时间: 2016-10-1   点击数: 1221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释名」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捣碎为末,加炼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温酒开米汤送下。服后须吃饭三、五匙压药。连服数月,必见效。此方名“莶丸”。

2、风寒下泻。用莶草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开水送下。此方名“火锨丸”。

3、痈疽肿毒。用莶一两、乳香一两、白矾(烧)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毒重者连服三次,汗出即是见效。

4、疔疮发背。用莶草、五叶草(五爪龙)、小蓟、大蒜等分,捣烂,加热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过,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热汤送下。


《中国药典》:豨莶草

【药材名称】豨莶草

【图片】豨莶草豨莶草

【拼音】Xī Xiān Cǎo

【英文名】HERBA SIEGESBECKIAE

【别名】肥猪草、肥猪菜、粘苍子、粘糊菜、黄花仔、粘不扎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 glabrescens 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11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及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

【炮制】豨莶草: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酒豨莶草:取净豨莶草段,照酒蒸法(附录ⅡD)蒸透。每100kg豨莶草,用黄酒20kg。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9~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不利等症,常与臭梧桐同用。本品性味苦寒,又有化湿热作用,故痹痛偏于湿热的病症尤为适宜。

【摘录】《中国药典》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