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主治功效;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
发布时间:2013-3-25 20:52:40 | 点击量: 2082 |
已经发布天数:4513 |
【异名】原蚕屎(《别录》),蚕沙(陶弘景),晚蚕沙(《斗门方》),马鸣肝(《东医宝鉴》),晚蚕矢(《本草备要》),二蚕沙(《江苏药材志》)。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 【性味】味甘;辛;性温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胃化浊;活血通经。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风疹瘙痒;吐泻转筋;闭经;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纱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热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纲目》:“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3.《本草求原》:“原蚕沙,为风湿之专药,凡风湿瘫缓固宜,即血虚不能养经络者,亦宜加入滋补药中 。” 4.《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遂,皮肤顽麻痹,腹内宿冷,冷血瘀血,腰脚疼冷。” 5.《本草纲目》:“治头风、风赤眼,其功亦在去风收湿也。” 药物选方 ①治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萎黄,病名湿痹:防己、杏仁、滑石各五钱,连翘、山栀各三钱,苡仁五钱,半夏三钱(醋炒),晚蚕沙三钱,赤小豆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
桐皮三钱。 (《温病条辨》宣痹汤) ②治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搔之成疮:蚕沙一升。 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温热得所以洗之,宜避风。 (《圣惠方》) ③治外感头痛:蚕沙、白芷、大黄各三钱。 共研细末,调葱汤外敷。 (《泉州本草》) ④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晚蚕沙一两。 煎汤,一日三回分服,临服时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 (《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半身不遂:蚕沙二硕。 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处。 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 (《纲目》) ⑥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口渴烦躁,目陷脉伏,时行急证:晚蚕沙五钱,生苡仁、大豆黄卷各四钱,陈木瓜三钱,川连(姜汁炒)三钱,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一钱,焦栀一钱五分,陈吴萸(泡淡)三分。 地浆或阴阳水煎,稍凉徐服。 (王士雄《霍乱论》蚕矢汤) ⑦治烂弦风眼:以真麻油浸蚕沙二、三宿,涂患处。 (《陈氏经验方》一抹膏) ⑧治迎风流泪:蚕沙(炒)四两,巴戟(去皮,用练肉)、马蔺花(去梗)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清热活血。治风湿、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筋骨不遂、腰脚痛、腹内瘀血、头风赤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可用滚水泡制。 【宜忌】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