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主治功效;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
发布时间:2013-3-23 8:36:53 | 点击量: 2161 |
已经发布天数:4515 |
【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取材:甘遂的干燥块根。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能】: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标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甘遂,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2.《珍珠囊》:水结胸中,非此(甘遂)不能除。 3.《汤液本草》:甘遂可以通水,而其气直透达所结处。 4.《本草经疏》:甘遂,其味苦,其气寒而有毒,善逐水。其主大腹者,即世所谓水蛊也。又主疝瘕腹满、面目浮肿及留饮,利水道谷道,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气肿满者,谓诸病皆从湿水所生,水去饮消湿除,是拔其本也。甘遂性阴毒,虽善下水除湿,然能耗损真气,亏竭津液。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鼓胀,类多脾阴不足,土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即刘河间云诸湿肿满属脾土,法应补脾实土,兼利小便。不此之图,而反用甘遂下之,是重虚其虚也。水既暂去,复肿必死矣。必察病属湿热,有饮有水,而元气尚壮之人,乃可一施耳,不然祸不旋踵矣。 5.《本草崇原》:土气不和则大腹,隧道不利则疝瘕。大腹则腹满,由于土不胜水,外则面目浮肿,内则留饮宿食,甘遂治之,泄土气也。为疝为瘕,则症坚积聚,甘遂破之,行隧道也。水道利则水气散,谷道利则宿积除,甘遂行水气而通宿积,故利水谷道。 6.《本草新编》:甘遂,破症坚积聚如神,退面目浮肿,祛胃中水结,尤能利水。此物逐水湿而功缓,牵牛逐水湿而功速,二味相配,则缓者不缓,而速者不速矣。然而甘遂亦不可轻用也,甘遂止能利真湿之病,不能利假湿之症。水自下而侵上者,湿之真者也,水自上而侵下者,湿之假者也。真湿可用甘遂以开其水道,假湿不可用甘遂以决其上游。真湿为水邪之实,假湿乃元气之虚,虚症而用实治之法,不犯虚虚之戒乎,故一决而旋亡也。 7.张寿颐:甘遂苦寒。攻水破血,力量颇与大戟相类。故《本经》、《别录》,主治腹满浮肿,下水、留饮,破症坚积聚,亦与大戟主治大同小异,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与大戟不同,则攻坚之力,殆尤为过之。所主疝瘕,盖以湿热壅结者言之,而寒气凝滞之症,非其所宜。《别录》又申之以热气肿满一句,则此之能泄水肿,皆以湿热实症言,而脾肾虚寒,以致水道不利诸症,误用此药,实为鸩毒,从可知矣。五水者,盖言五藏经脉中停留饮水气耳。 实用选方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11克、牵牛75克,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2.身面浮肿。用甘遂10克,生研为末,放入猪肾中,外包湿纸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觉腹鸣,小便亦通畅,即是见效 3.肾水流注(腿膝挛急,四肢肿痛)。用上方加木香20克,每用10克,煨熟,温酒嚼下。泻下黄水为验。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25克(半生半炒)、胭脂坏了十文,共研匀。每服5克,加白面四两,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畅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10克煎服。 5.水鼓气湍。用甘遂、大戟各50克,慢火炙后,共研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开几次,待温服下。不过十服见效。 6.脚气肿痛。和甘遂25克,木鳖子仁四个,共研为末。每取四钱,放入猪肾中,湿纸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汤送下。不过十服见效。 7.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等分为末。每服10克,酒送下。 8.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15克,小儿每服5克,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9.消渴。用甘遂(麸炒)25克、黄连50克,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10.风痰迷心癫痫。用甘遂10克,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5克,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11.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过)7.5克、辰砂(水飞)12.5克、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100克、蓖麻子仁200克、樟脑50克,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13.突然耳聋。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内,口中嚼少许甘草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