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主治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
发布时间:2013-3-19 18:26:08 | 点击量: 2359 |
已经发布天数:4520 |
别名:红枣、干枣、枣子, 取材;枣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果:甘,温。归脾、胃经。 树皮:苦、涩,温。 根:甘,温。 功能主治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②《本草经集注》:"煞乌头毒。" ③《别录》:"补中益气,强力,除烦闷,疗心下悬,肠僻澼。" ④《药对》:"杀附子、天雄毒。" ⑤孟诜:"主补津液,洗心腹邪气,和百药毒,通九窍,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小儿患秋痢,与虫枣食,良。" ⑥《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癣气。" ⑦《珍珠囊》:"温胃。" ⑧李杲:"温以补脾经不足,甘以缓阴血,和阴阳,调营卫,生津液。" ⑨《药品化义》:"养血补肝。" ⑩《本草再新》:"补中益气,滋肾暖胃,治阴虚。" ⑾《中国药植图鉴》:"治过敏性紫斑病、贫血及高血压。" ⑿《本草新编》:“通九窍,和百药,养肺胃,益气,润心肺,生津,助诸经,补五脏。惟中满及热疾忌食,齿疼并风疾禁尝。乃调和之品,非补益之味。《本经》曰其补者,亦因其调和之故也。” 用法用量 果:6~15克 。树皮、根:10~15克。 实用选方 ①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②治反胃吐食:大枣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头翅)入内喂热,去蝥,空心食之,白汤下。(《纲目》) ③补气:大南枣十枚,蒸软去核,配人参一钱,布包,藏饭锅内蒸烂,捣匀为丸,如弹子大,收贮用之。(《醒园录》枣参丸) ④治中风惊恐虚悸,四肢沉重:大枣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枣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圣济总录》补益大枣粥) ⑤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大枣十枚,甘草三两,小麦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⑥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枣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盂诜《必效方》) ⑦治悬饮: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匕,平日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利之后,糜粥自养。(《金匮要略》十枣汤) ⑧治虚劳烦闷不得眠:大枣二十枚,葱白七茎。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顿服。(《千金方》) ⑨治肺疽吐血并妄行:红枣(和核烧存性)、百药煎(煅)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三因方》二灰散) ⑩治卒急心痛:乌梅一个,枣二个,杏仁七个。一处捣,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⑾治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红枣,每天吃三次,每次10只,至紫瘢全部消退为止。一般每人约需红枣一至二斤。(《上海中医药》(4):22,1962) ⑿治走马牙疳:枣(去核、包信石,烧)、黄柏。同为末,布患处。(《海上方》) ⒀治诸疮久不瘥:枣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数洗取愈。(《千金方》》 ⒁治风沿烂眼:大黑枣二十个(去核),明矾末五分,和枣肉捣成膏,湿纸包,火内煨二刻,取出,去纸,水二碗,将枣膏煎汤,去渣,将汤洗眼。(《本草汇言》眼科方) ⒂治疗秋季咳嗽偏方:萝卜蜂蜜饮 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 制法服法: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 温热服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等作用。其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生姜是散风寒、止呕下气的常用药,大枣多作和胃养血及调和药物使用。蜂蜜润燥止咳,本饮可起到敬寒宣肺,祛风止咳的作用。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枣的物语(民间谚语): 一日食三枣,郎中不用找。门前一颗枣,红颜直到老。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 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枣。
大枣食用禁忌
宜: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心慌失眠,神经衰弱,妇女癔病,贫血头晕,白血球减少, 血小板减少者宜食;慢性肝病肝硬化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过敏性疾患者宜食,包括过敏性紫癜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血管炎等,可以调整免疫功能紊乱;各种癌症患者宜食,尤其食肿瘤患者放疗、化疗而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者。 忌:痰浊偏盛,腹部胀满,舌苔厚腻,肥胖病者忌多食常食;急性肝炎湿热内盛者忌食;小儿疳积和寄生虫病 儿忌食;齿病疼痛者亦忌。糖尿病患者切忌多食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