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主治功效;补养五脏,止呕吐,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
发布时间:2013-3-18 20:37:50 | 点击量: 1702 |
已经发布天数:4521 |
名称:藊豆、南扁豆、沿篱豆、蛾眉豆、凉衍豆、羊眼豆、膨皮豆、茶豆、南豆、小刀豆、树豆、藤豆。 取材;种子可入药。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1.健脾化湿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 2.化湿消暑 用于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症。 3.治疗水肿,砒霜中毒,细菌性痢疾。 ①《别录》:“主和中下气。” ②《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③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⑤《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⑦《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⑧《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⑨《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
文献选录 《本草图经》:“主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本草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闭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实用附方 ①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750g(姜汁浸,去皮,微妙),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术、甘草(炒)、山药各1000g,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500g。上为细末,每服10g,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局方》参苓白术散) ②治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单用亦得。(《千金方》) ③治消渴饮水:白扁豆浸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为衣。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忌炙煿酒色。次服滋肾药。(《仁存堂经验方》) ④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15g,小儿用5g,灯心汤调服。(《本草汇言》) ⑤治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10g。(《永类钤方》) ⑥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绞汁饮。(《永类钤方》) ⑦治恶疮连痂痒痛:捣扁豆封,痂落即差。(《补缺肘后方》) 药用选方 1、用扁豆粉搽患处,能解毒生肌,治痘毒引起全身糜烂者。 2、生扁豆荚三十个,捣汁,用凉开水冲服,治暑湿腹痛,霍乱吐泻及因喝酒或吃鱼鳖所致之吐泻腹痛。 3、生扁豆15g,晒干研粉,凉开水冲服,能解一切鸟肉中毒及轻粉中毒。 4、生扁豆10g,红枣十只,水煎服,连续三四日,治百日咳。 5、生扁豆煮熟食之,治妇女白带,胎动不安,呕逆少食(煮汤服食)。 6、生扁豆(去皮)30g,白糖30g,煮熟服食,一日一次,连续一周,治妇女白带。 7、扁豆苗60g,水煎去渣,再打入鸡蛋数个同煮,早晨空腹服食,亦治白带。 8、扁豆花晒干研末30g,每次5g,黄酒冲服,亦治白带。 9、扁豆花随量,糖适量,水煎服,治痢疾,妇女白带。 10、生扁豆50g,晒干研细末,每次10g,米饭汤送服,治恶阻;若呕吐重症者,配用黄连粉1g,饭前开水送服,治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 11、生扁豆叶捣汁,冲开水服,治中暑。 12、扁豆花15~30g,水煎加糖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13、白扁豆(去皮)20g,淮山30g,同煮汤,加少许红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每日服用两次,连续服用,可治脾虚有湿,赤白带下。 14、扁豆15g,党参30g,淮山30g,薏米30g,砂仁2g,水煎服,治脾虚消化不良,身重,手足无力等症。 15、白扁豆50~80g,炒至半透,与粳米100g同煮粥,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有健脾消食,清暑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恶心呕逆,慢性泄泻或便糖,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等症。若加入人参6g则效果更佳。(扁豆食疗方) 16、扁豆淮山粥:扁豆、淮山、粳米各100g,同煮粥食用。有健脾、强胃、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小儿消化不良等症。 药用禁忌 ①陶弘景:“患寒热病者,不可食。” ②《食疗本草》:“患冷气人勿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患疟者忌之。”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