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主治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 |
发布时间:2013-3-18 20:04:07 | 点击量: 2068 |
已经发布天数:4521 |
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 取材: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入心、脾、肺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气药。 【功效主治】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 1.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的食少倦怠。能益脾气,养胃阴。常配山药、石斛等同用。但其补益脾气之力不及党参。 2.用于气虚津伤的肺虚燥咳及心悸不眠、虚热汗多。能益气生津。治气虚肺燥咳嗽,配北沙参、麦冬等,治气阴两虚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枣仁、五味子等。但其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克。
【用药配伍】 1.配麦冬,补肺并润肺养阴,用治肺阴亏虚的肺虚咳嗽最宜。 2.配黄芪,补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劳倦乏力为效。 3.配白术,共奏补脾肺之功。同治虚劳,劳倦乏力者。[4] 古籍考证 1.《本草从新》:大补元气。 2.《本草再新》:治气虚肺燥,补脾土,消水肿,化痰止渴。 3.《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4.《江苏植药志》: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5.《中药志》: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 6.《陕西中草药》:补气益血,健脾生津。治病后体虚,肺虚咳嗽,脾虚腹泻,小儿虚汗,心悸,口干,不思饮食。 药方选录 1.病后气血亏虚,神疲乏力:太子参15克,黄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枣4枚。煎水代茶饮,有一定效果。 2.脾虚便溏,饮食减少:太子参12克,白术、茯苓各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较好疗效。 3.神经衰弱(神经症)、失眠:太子参15克,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4.糖尿病:太子参、葛根、天花粉各15克,生鸡内金 10克,古瓦(打碎)150克(房上陈旧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煎古瓦1小时,取其水煎液,再合其他药同煎。有较好疗效。 5.盗汗(睡觉汗出,醒后汗止):太子参24克,浮小麦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6.病后虚热,津伤口干:太子参、生地、白芍、玉竹各9克。水煎服。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 用药禁忌 表实邪盛者不宜用太子参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