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皮主治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 |
发布时间:2013-3-18 19:55:51 | 点击量: 1668 |
已经发布天数:4521 |
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 来源: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 剂量/用法用量:煎服6~9g。外用适量
各家论述 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经典选方 ①治痢疾:椿皮一两,爵床三钱,凤尾草五钱。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②治慢性痢疾:椿皮四两。焙干研粉,每次二钱,每日二次,开水冲服。(《陕西中草药》) ③治肠风下血不止,兼医血痢:椿皮,不以多少,用水净洗锉碎,于透风处挂令干,杵,罗为细末,每称二两,入寒食面一两,搅拌令匀,再罗过,新汲水和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二十丸,先以水湿药丸令润,后于碟子内用白面滚过,水煮五七沸,倾出,用煮药水放温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如神丸) ④治下血经年:椿皮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入酒半盏服。(《仁存堂经验方》) ⑤治赤白带下,膀胱炎及尿路感染:川柏、椿皮、知母、白术、生甘草、泽泻、生黄芪片,煎水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赤白带:椿皮、鸡冠花各五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椿皮 ⑦治滴虫性阴道炎:椿皮五钱。煎服;另用千里光一两,薄荷五钱,蛇床子五钱。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药学》) ⑧治遗精:良姜三钱(烧灰存性),黄柏、芍药各二钱(烧灰存性),樗树根皮一两五钱。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茶汤下。(《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⑨治产后肠脱不能收拾者:椿皮(取皮,焙干)一握。水五升,连根葱五茎,汉椒一撮,同煎至三升,去渣,倾盆内,乘热熏洗,冷则再热,一服可作五次用,洗后睡少时。忌盐、醉、酱、面、发风毒物,及用心、劳力等事。(《妇人良方》) ⑩治痔疮:椿皮三钱,蜂蜜一两。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11)治疮癣:椿皮适量。煎水洗患处。(《陕西中草药》)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