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子主治功效;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 |
发布时间:2013-3-18 19:29:27 | 点击量: 44175 |
已经发布天数:4521 |
别名:盐肤木(正字通)五倍子树(通称 ),五倍柴(湖南),山梧桐(辽宁),木五倍子(四川),乌桃叶、乌盐泡、乌烟桃(武汉),乌酸桃、红叶桃、盐树根(浙江),土椿树、酸酱头(山东),红盐果、倍子柴(江西),角倍(四川),肤杨树(湖南),盐肤子(开室本草、图考),盐酸白(广东、福建)
定义:盐肤木 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 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熟汤服。 2.《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3.《开宝本草》:疗齿宣疳NI,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4、《本草图经》:生津液。 5.《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6.《本草衍义补遗》:善收顽痰,解诸热病。 7.《本草蒙筌》:煎汤洗眼目,消赤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8.《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9、《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10.朱震亨:五倍子,噙之善收顽痰,解热毒,佐他药尤良,黄昏咳嗽,乃火气浮入肺中,不宜用凉药,宜五倍、五味敛而降之。 11.《纲目》:盐麸子及木叶,皆酸咸寒凉,能除痰饮咳嗽,生津止渴, 解热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诸病。五倍子乃虫食其津液结成者,故所主治与之同功。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泄痢湿烂。 12.《本草经疏》:五倍子,《本经》主齿宣疳NI,风湿癣疮,及小儿面鼻疳疮者,皆从外治,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五痔下血者,大肠积热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肺得敛肃,则大肠亦自清宁也。藏器疗肠虚泄利;《日华子》主生津液,消酒毒;李时珍谓其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者,悉假其入肺清金,收敛固脱之功耳。 13.《本草求真》:五倍子,桉书既载味酸而涩,气寒能敛肺经浮热,为化痰渗湿、降火收涩之剂;又言主于风湿,凡风癣痒瘙,目赤眼痛,用之亦能有效。得非又收又散,又升又降之味乎?讵知火浮肺中,无处不形,在上则有痰结、咳嗽、汗出、口子、吐衄等症;在下则有泄痢、五痔、下血。脱肛、脓水湿烂、子肠坠下等症;溢于皮肤,感冒寒邪,则必见有风癣痒瘙,疮口不敛;攻于眼目,则必见有赤肿翳障。用此内以治脏,则能敛肺止嗽,固脱住汗,外以治肤熏洗,则能祛风除湿杀虫。药虽一味,而分治内外,用各不同,非谓既能入肺收敛,又能浮溢于表,而为驱逐外邪之药耳. 选方 1、治泻痢不止:五陪子50克。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2、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15克,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三因力》) 3、治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熏洗。(《妇人良方》) 4、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5、治自汗盗汗: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纲目》) 6、治虚劳遗浊:五倍子一斤,白茯苓200克,龙骨100克。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锁丹) 7、治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医得效方》) 8、治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5克。(《全幼心鉴》) 9、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10、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10克。(《纲目》) 11、治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力》) 12、治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10克。(《朱氏集验医方》) 13、治金疮血不止: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圣济总录》五倍散) 14、治一切肿毒:五倍子、大黄、黄柏各50克。锉,共捣罗为散,新汲水调如糊,日三、五度,涂敷患处。(《圣济总录》五倍子散) 15、治软硬疖,诸热毒庖疮: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昔济方》独珍膏) 16、治头疮热疮,风湿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17、治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启破。(《朱氏集验医方》) 18、治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檗等分。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痘疹便览》) 19、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绵拈干,置末半字许入耳中。(《苦济方》) 20、治风毒上攻,眼肿庠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50克,蔓荆子75克。同杵末,每服10克,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博济方》神效驱风散) 21、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圣惠方》) 22、治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纲目》) 23、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偏方 五倍子又名文蛤、木附子等,具有敛肺降火、涩肠固精、敛汗止血之功效。 1.肠炎经久不愈:五倍子醋炒,研成细末,每次服3克,米汤送服,日服2次。也可外敷治疗因受惊、饮食不调引起的婴幼儿轻型腹泻或迁延性腹泻,方法是:五倍子2份(炒黄),干姜2份,吴茱萸、公丁香各1份,研细混匀,每次取10克左右,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儿脐部,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次。 2.自汗、盗汗:五倍子焙黄(也可按5:1加入朱砂)研细末,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于患儿脐中,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连用1周左右。 3.小儿遗尿:五倍子适量、研成细末、敷于患儿脐部,外用胶布贴紧,不使漏气,次日晚洗净脐部,继续敷用,连用l周。 4.血肿外伤:五倍子研末过筛(可加等量赤小豆),用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包扎,2-3天换药1次,有消肿止痛之效,适用于跌打损伤、扭挫伤、闭合性骨折及骨科大血肿、妇科会阴血肿,也可用于乳腺炎、腮腺炎等。 5.疖肿疮痛:五倍子30克捣细末,醋调敷患处,每日3次,或用五倍子加黄柏、诃子、青果、明矾,水煎洗患处,每日1剂洗3次,连用5天。 6.脱肛:五倍子、煅龙骨各等分,研极细末,先以2%硼酸水或温开水洗净患处,用棉球蘸药粉轻轻扑在脱肛部黏膜上,用纱布托回肛门内,然后睡卧l小时,若每次大便后用五倍子、明矾各15克,水煎乘热熏洗半小时,再用上述药末,效果更佳。 7.痔疮:五倍子焙黄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锭塞入肛门,内痔翻出肿痛时,五倍子15克,加苦硝30克水煎洗患处。 8.脐部湿疹、溃疡、阴囊湿疹渗出糜烂、急性湿疹水疱:取五倍子、黄柏各等份研末外敷或用香油调敷。 9.乳头皲裂:五倍子、五味子各等分,研末加入冰片少许,用生香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 10.脚癣脚气、足趾缝湿烂:五倍子研末洗脚后撒于患处,或用五倍子20克,枯矾10克,研末调匀加50%醋酸100毫升调匀,洗脚擦干后涂药液于患处,每晚1次。 临床报道 1、防治水田皮炎 五倍子一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如已患水田皮炎,涂抹后半至一天内,患处渗出停止,疼痛减轻。 2.治疗盗汗 五倍子研成细末,每晚睡前取1~3钱,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2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共观察肺结核、矽肺合并肺结核等病的盗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3.治疗宫颈糜烂 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每周复查一次。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 4.治疗枕部疖肿 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拔除疖子脓栓,用五倍子粉适量与醋调成膏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共治20例,除2例不断出现新疖外,余18例均经3~9天治愈。 5.治疗睫毛倒卷 用五倍子一两研细末,加入蜂蜜或醋适量,调匀拌成糊状。用时先洗净眼睑皮肤,然后再将适量的糊剂涂于距睑缘2毫米处,每日1次,一般连涂3~10次可望倒睫矫正。 6.用于拔牙创止血 牙齿拔除后,如继续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内(避免唾液浸入),3~5分钟内拔牙创表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需咬棉纱条压迫。上颌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试用此法于拔牙后止血54人(63只牙),止血效果均满意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