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主治功效;祛风痰,消积滞,燥湿杀虫。外用治口疮,风眼赤烂,疮疡肿毒。 |
发布时间:2013-3-16 22:48:40 | 点击量: 2050 |
已经发布天数:4523 |
别名 蓝矾; 胆矾; 铜矾; 硫酸铜,五水; 硫酸铜(药用); 硫酸铜(饲料级) 胆矾也被称作硫酸铜晶体。俗称蓝矾、五水硫酸铜或铜矾。具有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的功效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性味】酸、辛,寒。有毒。 【归经】入肝、胆经。
中医应用 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 ②《别录》:散症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 ③《药性论》:破热毒。 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 ⑤《日华字本草》:治蚛牙,鼻内息肉。 ⑥《本草图经》:吐风痰。 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 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 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 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 药理作用 利胆:胆矾 0.6g/kg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能明显增加胆汁的流量。 ①《本草经集注》:"水英为之使。畏牡桂,菌桂、芫花、辛夷、白薇。" ②《药性论》:"陆英为使。" 【附方】 ①治缠喉风、急喉痹:鸭嘴胆矾二钱半,白僵蚕(炒、去丝嘴)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少许,以竹管吹入喉中。(《济生方》二圣散) ②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一钱,熊胆一钱,广木香三分。通为细末,以木鳖子一个,去壳,磨井水,以鹅翎蘸药敷之。(《摄生众妙方》) ③治初中风瘫缓,一日内:细研胆矾如面。每使一字许,用温醋汤下,立吐出涎。(《谭氏小儿方》) ④治牙疳:胡黄连五分,胆矾、儿茶各五厘。为末敷。(《沈氏尊生书》胆矾散) ⑤治走马牙疳:北枣一枚去核,入鸭嘴胆矾,纸包炼赤,出火毒,研末敷之。(《简便单方》) ⑥治口舌生疮:胆矾一分,干蟾一分(炙)。共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尽为度。(《圣惠方》) ⑦治小儿鼻疳蚀烂:胆矾烧烟尽,研末掺之。(《濒湖集简方》) ⑧治风眼赤烂:胆矾三钱。烧研,泡汤日洗。(《明目经验方》) ⑨治痔疮热肿:鸭嘴青胆矾(煅、研),蜜水调敷。(《仁斋直指方》) ⑩治肿毒不破:胆矾、雀屎各少许,点之。(《仁斋直指方》) 11治甲疽胬肉疼痛,脓血不止:石胆半两,煅过细研,敷疮上,日二、三度。(《圣济总录》石胆散) 12治风犬咬毒:胆矾末敷之。(《济急仙方》) 13治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千金方》) 副作用 不良反应机制 胆矾中主要成分为硫酸铜,误服、超量均可引起中毒。硫酸铜能刺激传人神经的冲动经迷走及交感神经传导至延髓的呕吐中枢。由于反复剧烈的呕吐,可致脱水、和休克,同时损害胃粘膜,甚至造成急性胃穿孔。硫酸铜溶液局部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能使口腔、食管、胃肠道的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和糜烂。铜也是一种神经肌肉毒,当铜进入人体后,可有全身中毒症状,损害肝、肾,引起脂肪变性和坏死,对中枢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 不良反应 主要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头痛、头晕、口中有特殊金属味,舌苔、牙齿、牙龈可被染为蓝色,腹痛、腹泻、呕吐物和排泄物也呈蓝色,黄疸、小便带血、心动过速、心律失常、面色苍白、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血压下降、虚脱、昏迷不醒、呼吸困难等。中毒时间延长时,可造成肝损害,出现血尿、少尿、或无尿。严重时可有血管麻痹、血压急剧下降、脉搏增快、狂躁、谵妄或昏迷抽搐,最后死于循环衰竭。[4] 治疗与解救 (1)中毒后立即口服含丰富蛋白质的食品,如蛋清、牛奶、豆浆等,形成蛋白铜盐而沉淀,阻止胃肠道吸收,保护胃粘膜。而后用l%亚铁氰化钾洗胃解毒。 (2)解毒剂首选依地酸二钠,成人每日1g,小儿每次15~25mg/kg,每日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每个疗程不超过5天。也可用青霉胺,成人每次口服0.3g,3~4次/日,小儿每日20~25mg/kg,分3~4次口服,也可用1~3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二巯基丁二酸钠2g加入20ml注射用水静脉注射,以后每次1g,4~8小时1次,5天为一疗程。 (3)内服通用解毒剂;硫酸镁37g,硫酸氢钠12.5g,氢氧化钠1g,硫化氢4g,加水至1000ml,摇匀,每次50~100ml,口服;硫酸亚铁饱和液100ml,碳酸镁88g,药用炭40g,加水至800ml,混匀,每次服50~100ml。 (4)对症治疗:有溶血时可用**********、碳酸氢钠,必要时输血。血压下降或心力衰竭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5)中药治疗:乌豆衣30g,当归15g,黄芪30g,阿胶12g(烊化),茵陈15g,田七末3g(冲水服),水煎服。 历史记载 1.《本草纲目》:石胆,其性收敛上行,能涌风热痰涎,发散风木相火,又能杀虫,故治咽喉 口齿疮毒有奇功也。 2.《本草述》:娄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淫,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 【注意】 体虚者忌服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