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主治功效;祛瘀定痛,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
发布时间:2013-3-16 22:26:28 | 点击量: 1769 |
已经发布天数:4523 |
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 取材: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心、肝、脾经。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1~3克;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内敷贴。
【药物配伍】 1.配没药,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强,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2、配乳香,活血生肌,又敛疮,伸筋,故可用于恶疮痈疽,久不收口,金疮出血,创口不合等症。 【别名】麒麟竭(《雷公炮炙论》)、海蜡(侯宁极《药谱》)、麒麟血(《圣惠方》)、木血竭(《滇南本草》)。原植物麒麟竭又名:渴留(《唐本草》) 历代论述 《雷公炮炙论》:凡使,勿用海母血,真似骐驎竭,只是味咸并腥气。骐驎竭味微咸甘,似栀子气是也。 《唐本草》:骐驎竭,树名渴留,喻如蜂造蜜,斫取用之,《吴录》谓之赤胶者。 《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紫矿、骐驎竭,二物同条,功效全别。紫矿色赤而黑,其叶大如盘,矿从叶上出。骐驎竭,色黄而赤,叶如樱桃,三角,竭从木中出。 《本草图经》:骐驎竭,今出南方诸国及广州。 《纲目》:骐驎竭是树脂,紫矿是虫造。按《一统志》云:血竭树,略如没药树,其肌赤色,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多出大食诸国,今人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独孤滔《丹房鉴源》云:此物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真也。 《增订伪药条辨》:血竭色要鲜红有光,质体要松,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以火烧之,有赤汁涌出,入纸无迹晕,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骐驎竭,最佳。色紫黑,质坚,外竹箬包裹者为鞭竭,略次,伪者以松香火漆做成,入火滴纸有迹晕,宜辨之。 《纲目》:骐驎竭,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咸而走血,盖手足厥阴药也。肝与心包皆主血故尔。河间刘氏云,血竭除血痛,为和血之圣药是矣。乳香、没药,虽主血病,而兼入气分,此则专于血分者也。 《本草经疏》:骐驎竭,甘主补,咸主消,散瘀血、生新血之要药。故主破积血金疮,止痛生肉,主五脏邪气者,即邪热气也。带下者,湿热伤血分所致也。甘咸能凉血除热,故悉主之。苏恭主心腹卒痛,李珣以之治伤折打损,一切疼痛,血气搅刺,内伤血聚者,诚为此耳。 《本经逢原》:血竭,助阳药中同乳香、没药用之者,取以调和血气,而无留滞壅毒之患。 常见选方 1.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麒麟血50克,没药50克,当归50克(锉,微炒),白芷100克,赤芍药50克,桂心50克。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酒调下10克,日三、四服。(《圣惠方》麒麟血散) 2.治腹中血块:血竭、没药、滑石、牡丹皮(同煮过)各50克。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服之。(《摘元方》) 3.治产后败血冲心,胸满气喘:真血竭,研为细末,温酒调服。(《朱氏集验医方》血竭散) 4.治鼻衄:血竭、蒲黄等分。为末,吹之。(《医林集要》) 5.治瘰疬已破,脓水不止者:血竭(炒)12.5克,大枣二十个(烧为灰),干地黄25克(别为末)。上三味,都细研如粉,以津唾调贴疮上。(《博济方》血竭散) 6.治一切不测恶疮,年深不愈:血竭50克,铅丹25克(炒紫色)。上二味,捣研为散,先用盐畅洗疮后贴之。(《圣济总录》血竭散) 7.治臁疮不合:血竭末敷之,以干为度。(《济急仙方》) 8.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为细末,用自津唾调涂,频为妙。(《杨氏家藏方》血竭散) 9.治嵌甲疼痛:血竭末调敷之。(《医林集要》) 10.治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麒麟竭50克,硫黄50克(细研)。捣罗为散,研令匀,以温酒调下一钱。(《圣惠方》) [3] 11.活血散瘀,止痛止血,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或刀伤出积压,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七厘散(《良方集腋》) 12.主治伤损筋骨,疼痛不可忍者。(麒麟血散《圣惠方》) 13.主治一切恶疮,年深不愈。(血竭散《圣济总录》) 14.主治痔漏疼痛不可忍。(血竭散《杨氏家藏方》) 15.治一切金疮及肿毒溃烂不生肌肉:血竭、净发灰、乳香、没药、轻粉、象牙末各等分;冰片少许。共为末,掺之.(《本草汇言》引《广利方》) 16.治下疳:血竭、儿茶、乳香(去油)、龙骨(研细末)、没药(去油)各1.5克.研细掺之.(《疡医大全》) 【用药忌宜】 ①《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②《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