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主治功效;解毒,止痛,开窍醒神。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
发布时间:2013-3-16 21:57:16 | 点击量: 2416 |
已经发布天数:4523 |
别名:华蟾酥毒基;华蟾毒精;脂蟾毒配基 取材:蟾酥是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白色乳状液体,有毒。干燥后可以入药。 味甘、辛,性温,有毒。 【归经】 归心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邪毒壅聚所致的中、晚期肿瘤,慢性乙型肝炎等症,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毒性 蟾酥各种成分对小鼠半数致死量(毫克/公斤)如下:蟾酥为41.0(静脉),96.6(皮下) ,36.24(腹腔);蟾蜍灵为2.2(腹腔);华蟾蜍精为4.38(腹腔);惹斯蟾蜍甙元为4.25(快速静脉注射),15(慢速静脉注射),14(腹腔),124.5(皮下),64(口服);蟾蜍特尼定为1.3(静脉);蟾蜍它灵对狗的半数致死量接近0.36(静脉),口服最小致死量接近0.98。 静脉或腹腔注射蟾酥注射液,小鼠急性中毒为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心眺不整,最后麻痹而死,阿托品对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肾上腺素则无,蟾酥经煮沸后毒性大减。 人中毒后,可按洋地黄类强心药中毒时之急救 原则处理。 中药六神丸具强心、收缩冠状动脉、升高血压、抗炎及抑制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主要与其中所含的蟾酥有关。 典籍记载 《本草经疏》: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须)煅过者。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 《本草汇言》:蟾酥,通行十二经络、藏府、膜原、溪谷、关节诸处。蟾酥,疗疳积,消臌胀,解疔毒之药也。能化解一切瘀郁壅滞诸疾,如积毒、积块、积胀、内疔痈肿之证,有攻毒拔毒之功也。 《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本草便读》:蟾酥,善开窍辟恶搜邪,惟诸闭证救急方中用之,以开其闭。然服食总宜谨慎,试以少许置肌肤,顿时起泡蚀烂;其性可知。研末时鼻闻之,即嚏不止,故取嚏药中用之。此药止可外用,散痈疽,消疔毒,杀虫疮,却有功效耳。 《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纴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本草求真》:蟾酥,味辛气温有毒,能拔一切风火热毒之邪,使之外出。盖邪气着人肌肉,郁而不解,则或见为疔肿发背、阴疮、阴蚀、疽疠恶疮,故必用此辛温以治,盖辛主散,温主行,使邪尽从汗出,不留内入,而热自可以除矣。性有毒,止可外治取效;即或用丸剂,亦止二、三、四厘而已,多则能使毒人。其用作丸投服,亦宜杂他药内,勿单服也。 《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强心,止痛。 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 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 ②《日华子本草》:治蚛牙,和牛酥摩;治腰肾冷,并助阳气,以吴茱萸苗汁调敷腰眼并阴囊。 ③《本草衍义》:齿缝中血出,以纸紝子蘸干蟾酥少许,于血出处按之。 ④《医学入门》:主痈疽疔肿瘰疬,一切恶疮顽癣。 ⑤《纲目》:治发背疔疮,一切恶肿。 ⑥《本草正》:治风、虫牙痛,以纸拈蘸少许点齿缝中。 实用选方 ①治疔肿:蟾酥一枚,为末,以白面和黄丹丸如麦颗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济生方》蟾酥丹) ②治疔黄及一切恶疮:蟾酥、轻粉各5克,以川乌、莲花蕊、朱砂各12.5克,乳香、没药各10克,麝香0.5克。上为细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二丸,生葱三五茎捣烂,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取汗。(《玉机微义》蟾酥丸) ③治内疔:蟾酥,职时用桑叶一小钱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阴干用,病势重者用二粒,轻者用一粒,著病人舌内噙化,化后良久,用井花水灌漱,再用雄黄丸七丸,冷茶清吞下,得脏腑利数行。(《急救仙方》蟾酥丸) ④治发背痈疽,无名肿毒,恶毒疗疮:蟾酥10克,血竭10克,蜗牛廿个(瓦上焙干,肉壳俱用),铜绿1克(与上三味同研),枯白矾5克,轻粉10克(二味同研),朱砂15克(研细,留5克为衣)。上为细末,用人乳汁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捣葱二根令烂,裹药三丸在内吞下,热酒送之。(《古今医鉴》化生丸) ⑤治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诸症,茶汤不能进者;并治疔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兼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危在顷刻:关西黄7.5克,杜蟾酥1.25克(烧酒化),上辰砂7.5克,粗珍珠0.75克,当门子0.75克。上药共研细末,米浆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视病势轻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 ⑥治喉痹:皂角、草乌头各等分。研细末,用蟾酥调合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吉林中草药》) ⑦治疮疡焮肿木硬:蟾酥、麝香各5克。各同研极细,以儿乳汁调如泥,入磁合内盛,干,不妨,每用少许于肿处,更以膏药敷之,毒气自出,不能为疮,虽有疮亦轻。(《素问病机保命集》针头散) ⑧治一切恶疮:蟾酥、干胭脂、轻粉、朱砂、穿山甲各10克,百草霜不问多少。 上为细末,丸如黄米大。 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葱一根,刀剖开,将药包裹在里,用生丝线缚,文武火烧葱熟,将葱带药,口内嚼碎温服,用衣服盖之,汗出为效。 (《普济方》蟾酥托里丸) ⑨治痈疽初起,木肿作痛,皮色不红者:酥片5克,蝎尾20克。 甲片、蜈蚣、藤黄、雄黄、乳香、没药、川乌各10克,草乌5克,银朱10克,麝香1.5克。 研极细末,掺膏药内贴。 (《药籨启秘》蟾酥散) ⑩治瘰疬:蟾酥如大豆许,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 上各另研,和作一处,再研,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纳入针窍中。如脓未尽,再用数丸,以脓尽为度。(《医学正传》蟾酥膏) ⑾治肿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匀成小饼,贴疮头上,以膏盖之即破。(《经验广集》蟾灵膏) ⑿ 治牙痛:蟾酥一字(汤浸,研)。上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圣惠方》) ⒀治风蛀诸牙疼痛: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蛀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景岳全书》蟾酥膏) ⒁治破伤风病:蟾酥10克(汤化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25克。为末,合捣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豆淋酒下。(《圣惠方》) ⒂治小孩子疳瘦:蟾蜍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药性论》) ⒃治一切牙疳齿龈蚀烂 口臭出血:蟾酥、轻粉(别研)、定粉、人中白和一钱麝香一字(别研).上件为细末.临卧 盐汤漱口了贴药末在患处用薄纸盖之.(《杨氏家藏方》必胜散) ⒄治诸般痧证:上西黄5克 蟾酥25克 真茅术50克 飞净朱砂25克 明雄黄25克 麝香8克 丁香25克.共为极细末水泛为丸 如肥芥子大.轻者一粒重者二粒 噙于舌底化完立愈.(《绛囊撮要》蟾酥丸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