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玉叶金花或展枝玉叶金花的根。
【性味】苦辛,寒,有毒。
【归经】入肝、脾经。
【功能主治】除痰,截疟;治疟疾,瘰疬。
①《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
②《别录》:"疗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③《药性论》:"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项下瘤瘿。"
④《医学入门》:"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
⑤《本草正》:"治狂、痫、癫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附方】
①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二日三日一发:常山(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各一两,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去壳)各两枚,乌梅(和核)七枚,槟榔(锉)、甘草(炙)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圣济总录》常山饮)
②治阳经实疟:常山(酒炒)、草果(煨)、槟榔、厚朴、青皮、陈皮、甘草等分。水酒各半煎,露之,发日早晨温服。(《易简方》截疟七宝饮)
③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及饮酒: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补缺肘后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用鸡骨常山藿香片剂,每片含常山0.08克,成人一个疗程的总量为2.64克(33片),第1天每次0.24克,第2~5天每次0.16克,日服3次,均于饭前1小时用冷开水吞服,服R后静卧半小时,服药前后1小时禁食热饮料,以防恶心呕吐。据1926例的观察:一症状控制:第1天观察668人,控制率59.1%;第7天观察475人,控制率91.6%。二疟原虫转阴:间日疟第1天观察298入,阴转率56.7%;第6天观察306人,阴转率76.8%;第7天观察304人,阴转率68.8%。三日疟第1天观察103人,阴转率25.2%;第5天观察60人,阴转率81.7%;第7天观察20人,阴转率75%。恶性疟第1天观察437人,阴转率37.1%;第5天观察412人,阴转率52.9%;第7天观察385人,阴转率47.3%。混合感染第1天观察46人,阻转率31.0%;第5天观察34人,阴转率44.1%;第7天观察29人,阴转率48.1%。三副作用(主要指恶心、呕吐等):第1天观察1270人,出现率49.1%;第7天观察1033人,出现率9.3%。
常山亦可制成注射液,或配合半夏(减少呕吐反应)、柴胡等组成复方,用于治疗现症疟疾或抗复发,均有一定效果。
②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用常山2钱煎服,每日1次,连服7天。曾治疗1例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合并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患者,服药后便溏、腹胀等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检查转阴,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
【注意】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