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折耳根、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朱皮拱、猪皮公。 【取材】: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归肺经、膀胱、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①《别录》:主蠼螋溺疮。 ②《日华子本草》:淡竹筒内煨,敷恶疮白秃。 ③《履巉岩本草》:大治中暑伏热闷乱,不省人事。 ④《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 ⑤《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 ⑥《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 ⑦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乳腺炎,蜂窝织炎,中耳炎,肠炎。 ⑧《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消水肿,去食积,补虚弱,消膨胀。 ⑨《岭南采药录》:叶:敷恶毒大疮,能消毒;煎服能去湿热,治痢疾。 ⑩《现代实用中药》:生叶:烘热外贴,为发泡药,可治疮癣。凡疥癣肿胀,湿疹,腰痛等可作浴汤料。生嚼其根,防止冠心病的心绞痛发作。 ⑾《中国药植图鉴》:可作急救服毒的催吐剂。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不宜久煎;或鲜品捣汁,用量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用】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 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该品为治肺痈之要药。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咙;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治肺炎,肺脓疡,疟疾,水肿,淋病,白带,痈肿,痔疮,脱肛,湿疹,秃疮,疥癣。 常用选方 1.治肺痈吐脓吐血:鱼腥草、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之。(《滇南本草》) 2.治肺痈:蕺,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本草经疏》) 3.治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感冒:鱼腥草、厚朴、连翘各15克。研末,桑枝50克,煎水冲服药末。(《江西草药》) 4.治肺病咳嗽盗汗:侧耳根叶100克,猪肚子一个。将侧耳根叶置肚子内炖汤服。每日一剂,连用三剂。(《贵州民间方药集》) 5.治痢疾:鱼腥草30克,山查炭10克。水煎加蜜糖服。(《岭南草药志》) 6.治热淋、白浊、白带:鱼腥草40~50克。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7.治痔疮: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连进三服。其渣熏洗,有脓者溃,无脓者自消。(《滇南本草》) 8.治慢性鼻窦炎:鲜蕺菜捣烂,绞取自然汁,每日滴鼻数次。另用蕺菜35克,水煎服。(《陕西草药》) 9.治痈疽种毒:鱼腥草晒干,研成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已成脓者能排脓(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10.治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之,痛一、二时,不可去草,痛后一、二日愈。(《积德堂经验方》) 11.治妇女外阴瘙痒,肛痈:鱼腥草适量,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12.治恶蛇虫伤: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处杵烂敷之。(《救急易方》) 疾病配方 1、用于肺痈咳吐脓血及肺热咳嗽,痰黄而稠等。前者,常与桔梗、芦根、冬瓜仁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作用;后者,常与黄芩、贝母、桑白皮等清肺化痰止咳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外用均可。 3.用于热林小便涩痛,常与木通、滑石、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药同用。 4.现代多用治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该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临床报道广泛用于治疗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感冒发烧、肺癌、宫颈糜烂、化脓性关节炎、习惯性便秘、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病综合征、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鼻炎、化脓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丘疹状荨麻疹、慢性咽炎、肛肠病、前列腺炎、红斑狼疮、血管瘤、预防钩端螺旋体病等。 5.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常用中成药制剂有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用于肺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痈疖等。又如复方鱼腥草片(由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咽喉疼痛、扁桃腺炎等。 常用方剂 1.治疗肺脓疡:鱼腥草30克,桔梗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 2.治疗痢疾:鱼腥草20克,山楂炭6克,水煎加蜂蜜服。 3.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新鲜鱼腥草适量,捣烂外敷患处,以胶布包扎固定,每日2次。 4.治疗习惯性便秘:鱼腥草5~10克,用白开水浸泡10~12分钟后代茶饮。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10天为一个疗程。 5.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鱼腥草180克,白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10剂。 6.治疗肾病综合征:鱼腥草(干品)100~150克入开水1000毫升,浸泡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日1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2~3日。 7.治疗感冒发烧:细叶香茶菜20克,鱼腥草16克,水煎服,或将上药共研细末,煎煮滤液浓缩,并与细末混合压片,每片0.3克,每日3次,每次3~4片,小儿酌减。 单方验方 1.扁桃体炎、咽炎:鲜鱼腥草泡水当茶饮,或烹食炒熟当菜吃。 2.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 3.肺脓疡: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5.多种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服,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癣。 6.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7.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黄、忍冬藤各30克,水煎服。 8.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l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9.心动过速,无血压:鲜鱼腥草50克,煎汤后冲蜂蜜15克内服。 附方 1、蕺菜宁肺汁:鲜鱼腥草250克,略捣,绞取汁液。一日分3次服。 《滇南本草》载本品“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本草经疏》治肺痈,则用“蕺捣汁,入年久之芥菜卤饮之。” 蕺菜自古为清热解毒、治疗肺痈的要药,故可单用奏效。芥菜卤有祛痰开胃之功,有利于排除痈脓,增加食欲,在治疗上亦有一定帮助,故可加用。 2、蕺菜炖猪肚:鱼腥草120g,猪肚1具,将蕺菜放于猪肚中,扎定,以小火炖汤服食。 鱼腥草能清肺热、解毒,在实验上对结核病变又有一定治疗意义;猪肚能补脾以益肺。用于肺痨咳嗽盗汗。 3、蕺菜山楂汤:鱼腥草60克,山楂6克。加水煎汤服。 源于《岭南草药志》。鱼腥草能解大肠热毒,并健胃消食;山楂能活血治痢疾,亦可消饮食。配伍应用,其效益佳。 4、蕺菜车前草汤:鱼腥草60克,车前草30克。加水煎汤服。 方中两者均有清热利尿、通淋之功,鱼腥草又能清热解毒。用于热淋、小便不利或湿热水肿。 5、风味蕺菜:鲜鱼腥草250克,用熟食油(或熟油辣椒),盐、醋、白糖、味精拌食。 鱼腥草美食菜谱 【调料】:盐、酱油、醋、白糖、鸡精、红油、干辣椒 、花椒面
【做法】: 1.将鱼腥草的老根、须掐去,留下嫩白根及叶片,用清水多洗几遍,洗净去泥沙,用冷水浸泡10分钟,捞出控干水分待用;也可以用开水焯一下。 2.将干辣椒切成段,放到温油中炸至酥脆,发出香味,连同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 3.将鱼腥草放到盆里,放入盐、酱油、白糖、醋、鸡精、红油、花椒面、炸好的辣椒油拌匀,即可食用,口味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地域的不同着相应调整。 【特点】:麻辣酸甜,清淡爽口,是夏季餐桌上的一道佳品。 【提示】:1.食用时鱼腥草只能吃白根和叶,食用时必须用冷水泡,消除异味。 2.冬春交际时其刚吐嫩芽,味道最佳。 【禁忌】:1.虚寒症及阴性外疡忌服。2.《名医别录》:多食令人气喘。3.孟诜:久食之,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