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主治功效;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
发布时间:2013-3-7 18:13:20 | 点击量: 5638 |
已经发布天数:4534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主治 ;风热感冒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①《本经》:除寒热,出汗。 ②《唐本草》:水煎取浓汁,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 ③《山东中药》:治喉痛,牙龈肿痛,头面浮肿。 ④《本草拾遗》:主霍乱腹痛吐下,冬月用干者浓煮服之。细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风及宿血。 ⑤《日华子本草》: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罯;蛇虫蜈蚣咬,盐挼敷上。 ⑥《本草图经》:煮汤淋渫手足,去风痹。 ⑦《丹溪心法》:焙干为末,空心米饮凋服,止盗汗。 ⑧《本草蒙筌》:煮汤,洗眼去风泪,消水肿脚浮,下气,利关节。 ⑨《纲目》:治劳热咳嗽,明目,长发。 ⑩《本草从新》:滋燥,凉血,止血。 ⑾《百草镜》:治肠风。 ⑿《本草求真》:清肺泻胃,凉血燥湿。 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疮出血。
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本品甘寒质轻,轻清疏散,长于凉散风热,又能清肺止咳,故常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常配菊花、连翘、杏仁等同用,如桑杏汤。 (2)用于肺热燥咳。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3)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本品苦寒,兼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效,故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配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同用;本品技能疏散风热,又能清泻肝火,益阴,凉血明目,故配菊花、夏枯草、车前子等清肝明目支配,可用治疗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目赤、涩痛、流泪等实证;配合滋补精血之黑芝麻,即桑麻丸,又可用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之虚证。 (4)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症。本品甘寒,尚有凉血止血之功效。可单用,或配伍其他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嫩桑叶(去蒂洗净暴干为末)一斤, 巨胜子(即黑芝麻,淘净)四两,白蜜一斤。(用量根据《医方集解》补入)将芝麻擂碎熬浓汁,和蜜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阿胶桑麻膏[1]。早盐汤下,晚酒下。 。外用煎水洗眼。该品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1、手脚麻木:不积压痛痒。用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 2、风眼多泪:取冬季不落的桑叶,每天煎汤温洗。或加硭硝亦可。 3、眼红涩痛:用桑叶研末,卷入纸中烧烟熏鼻,有效。 4、头发不长:用桑叶、麻叶煮淘米水洗头。七次后,发即速长。 5、吐血不止:用晚桑叶焙干,研为末,凉茶送服三钱,血止后,宜服补肝、肺的药物。 6、肺毒风疮:用好桑叶洗净。蒸熟一宿,晒干,研为末,水调服二钱。 7、痈口不收:用经霜黄桑叶,研末敷涂。 8、汤火伤疮:用经霜桑叶烧存性,研为末,油调敷涂。数日可愈。 美容作用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子。中医药学认为,桑叶性味苦、甘、寒,有散风除热、清肝明目之功效。桑叶还有良好的皮肤美容作用,特别是对脸部的痤疮、褐色斑有比较好的疗效。 食用方法 1、凉拌桑叶:选择较幼嫩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丝,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用凉开水过凉,沥干水分,加入精盐、味精、蒜泥、香油,拌匀即可食用。 2、桑叶菜饼:桑叶(去掉叶柄)洗净,切成1cm见方的小块,放入开水锅内焯一下,与面粉混合和面,烙饼,蘸蒜泥吃。 3、桑叶茶:将桑叶晒干,经加工处理直接泡水代茶饮用或粉碎后包装做成袋泡茶。 4、桑叶面点:桑叶干燥,粉碎,作为直接食品添加剂,以5%左右的比例添加到面粉中,可烤制面包及各种糕点,同时还可以制作桑叶馒头、压制桑叶面条、包饺子等。不但颜色独特、增加花样品种,且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
实用选方 1)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 杏仁10克,连翘7.5克分,薄荷4克,桑叶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苇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 3)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 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4)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500克,黑胡麻子(淘净)200克。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500克,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 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5)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15克,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6)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7)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8)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 10)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11)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12)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15~2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3)治头目眩晕:桑叶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决明子10克。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5~1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5)治手足麻木 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急救方》) 16)治乳硬作痛:嫩桑叶 生采 研.以米饮调 摊纸花贴病处.(《妇人良方》) 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用药禁忌 过量服用中毒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呈果酱样,皮疹、风团、喉咽肿胀[6],胸闷不适,伴有烦躁不安、精神倦怠、面色青灰、口唇干燥、四肢发凉,严重时因出血性肠炎导致血压下降、脱水、休克而死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