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主治功效;泻火;凉血;尿血;经闭;祛瘀;解毒, 烫伤. |
发布时间:2013-3-5 12:15:57 | 点击量: 1848 |
已经发布天数:4536 |
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 取材;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 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 功效: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 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 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2克;泻下通便,宜后下,不可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涂。煎液亦可作灌肠用。炒炭常用于凉血止血。
药方选录 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大承气汤) 治热病狂语及诸黄:川大黄250克(锉碎,微炒)。捣细罗为散,用腊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计时候,以冷水调半匙服之。(《圣惠方》雪煎方) 治久患腹内积聚,大小便不通,气上抢心,腹中胀满,逆害饮食:大黄、芍药各100克。上二味末之,蜜丸,服如梧桐子四丸,日三,不知,可加至六、七丸,以知为度。(《千金方》神明度命丸) 治大人小儿脾癖,并有疳者:锦纹大黄150克,为极细末,陈醋两大碗,砂锅内文武火熬成膏,倾在新砖瓦上,日晒夜露三朝夜,将上药起下,再研为细末;后用硫黄50克,官粉50克,将前项大黄末50克,三味再研为细末。十岁以下小儿,每服可重半钱,食后临卧米饮汤调服。此药忌生硬冷荤鱼鸡鹅一切发物。服药之后,服半月白米软粥。如一服不愈时,半月之后再服。(《昔济方》于金散) 治时行头痛壮热一二日:桂心、甘草、大黄各100克,麻黄200克。上四味,治下筛,患者以生热汤浴讫,以暖水服方寸匕,日三,覆取汗,或利便瘥。丁强人服二方寸匕。(《千金方》水解散) 治眼暴热痛,眦头肿起:大黄(锉,炒)、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150克,山栀子仁、黄芩(去黑心)各100克。上五味粗捣筛,每服25克,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大黄汤) 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大黄100克,黄连、黄芩各50克。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金匮要略》泻心汤) 治虚劳吐血:生地黄汁半升,川大黄末一方寸匕。上二味,温地黄汁一沸,纳人黄(末)搅之,空腹顿服,日三,瘥。(《千金方》) 治肠痈,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四两,牡丹50克,桃仁五个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芒硝,再煮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 治口疮糜烂: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圣惠方》) 诒火丹赤肿遍身:大黄磨水频刷之。(《救急方》) 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卫生宝鉴》如神散) 治打仆伤痕,瘀血滚注,或作潮热者:大黄末、姜汁调涂。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濒湖集简方》) 治小儿饮食过多痞闷疼痛 食不消化久而成癖;并治妇人气滞血结经闭不通 大黄八两(为末)三棱、莪术各一两(湿纸包裹煨 为末).先将大黄银石器内好醋渍令平慢火熬干 入二味为丸如麻子大 或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九食后温水送下。大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卫生宝鉴》三棱煎丸) 【药用配伍】 1. 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 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进入血循环等等。临床可用于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预防及治疗胃肠功能衰竭。我们的经验:生大黄30克煎成100ml,灌肠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肠和口服并用。直到肠鸣音恢复开始减量。 用药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如用本品泻下通便,煎服时应后下,或用沸开水泡汁,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故小便、汗液可以出现黄色。此外,哺乳妇女服用后,婴儿吮食乳汁,可能引起腹泻,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