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玉高粱。「气味」(米)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蜀秫、芦、芦粟、木稷、荻粱、高粱。「气味」(米)甘、涩、温、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赤黍名门、糜,白黍中芑,黑黍中季节距,一稃二米名痞。「气味」黍米:甘、温、无毒。久食令人多热烦。丹黍米:甘、微寒、无毒。黍茎和根:辛、热、有小毒...
2016年10月4日 - 「释名」名粢。「气味」甘、寒、无毒。「主治」1、补中益气,用羊肉一脚,熬汤,加稷米、葱、盐,煮粥吃。2、背痈。用稷米粉熬黑,加鸡蛋白调匀,涂布上,剪孔贴患处,药干即换。极效。3、心...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占稻、早稻。「气味」甘、温、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粳米:甘、苦、平、无毒。淅二泔:甘、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名杜、糯。(本草所指的稻,去指糯而言)。「气味」淘糯米水:甘、凉、无毒。稻米:苦、温、无毒(一说味甘)。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翘、乌麦、花荞「气味」甘、平、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牟麦。「气味」咸、温、微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