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赤豆、红豆,叶名藿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甘、温、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菽。角名荚,叶名藿,茎名萁。「气味」黑大豆: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名阿片。俗作******「气味」酸、涩、温、微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米囊子、御米、象谷。「气味」(米)甘、平、无毒。(壳)酸、涩、微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解蠡、芑实、莘米、回回米、薏珠子。「气味」(仁、根)甘、微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稗米)辛、甘、苦、微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龙爪粟、鸭爪稗。「气味」甘、涩、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粟米:咸、微寒、无毒
2016年10月4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黄粱米:甘、平、无毒。白粱米:甘、微寒、无毒。青粱米:甘、微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