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紫草主治婴童疹痘,痈疽便闭,小便淋,恶虫咬伤
发布时间: 2016-10-1   点击数: 1434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根)苦、寒、无毒。


「释名」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紫草二两,锉碎,泡在百沸汤一碗中,盖严勿使漏气。汤温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2、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3、小便淋。用紫草一两,用成散剂,每服二钱,饭前服。井华水送下。

4、产后淋沥不净。治法同上。

5、恶虫咬伤。用紫草煎油涂搽。


性味:苦,寒。 

①《本经》:“苦,寒。”

②《别录》:“无毒。” 

③《药性论》:“甘,平。”

④《纲目》:“甘咸,寒。”

归经:入心包络、肝经。 

①《纲目》:“入心包络、肝经血分。”

②《雷公炮炙论》:“入心、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入足少阴、厥阴。”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 


  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
  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
  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
  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
  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 

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 
  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外用:熬膏涂。  
  注意: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  本品性寒,有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功,故对血热毒盛,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等症,可与蝉衣、牛蒡子、连翘、荆芥等配伍应用;如疹出而色甚深,呈紫暗色而不红活者,这也是血热毒盛的症候,须以凉血解毒药如丹皮、赤芍、银花、连翘等同用。此外,试用本品预防麻疹,可减轻麻疹症状或减少麻疹发病率。
  《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食。” 

采收加工:种植后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去净泥土,切忌水洗,去掉地上茎及芦头,捆成小把,晒干即可。一般每公顷产干药1500~2250千克。

炮制方法

1、硬紫草:洗净,润透,切片,晒干。软紫草:拣去杂质,去苗,剪断。《雷公炮炙论》:凡使(紫草),每一斤用蜡二两,溶水拌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 

2、新疆紫草:除去杂质,切厚片或段。

3、紫草、内蒙紫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附方:

⑴发斑疹:钩藤钩子、紫草茸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温酒调下,无时。(《小儿药证直诀》紫草散)

⑵治疮疹才初出,便急与服之,令毒减轻可:紫草(去粗梗)二两,陈橘皮(去白,焙干)一两。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水一盏,入葱白二寸,煎至六分,去渣温服,无时。乳儿与乳母兼服之,断乳令自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紫草如圣汤) 

⑶预防麻疹:紫草三钱,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⑷治过敏性紫癜:紫草五钱,蝉蜕二钱,当归四钱,竹叶三钱,西河柳三钱,牛蒡子三钱,黄柏三钱,知母三钱,苦参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⑸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草二钱,海螵蛸五钱,茜草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⑹治热疮:紫草茸、黄连、黄柏、漏芦各半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合。上药捣细,入麻油为膏,日三敷,常服黄连阿胶丸清心。(《仁斋直指方》紫草膏)

⑺治小儿胎毒,疥癣,两眉生疮,或延及遍身瘙痒,或脓水淋沥,经年不愈:紫草、白芷各二钱,归身五钱,甘草一钱,麻油二两。同熬,白芷色黄为度,滤清,加白蜡、轻粉各二钱,取膏涂之。(《疡医大全》紫草膏)  

⑻治火烫,发泡腐烂:紫草一钱,当归五钱,麻油四两。上三味,同熬药枯,滤清去渣,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熔化,倾入碗内,顿冷,涂之。(《幼科金针》紫草润肌膏)

⑼治痈疽便闭:紫草、栝楼等分。新水煎服。(《仁斋直指方》)

⑽治小便卒淋:紫草一两。为散,每食前用井华水服二钱。(《千金翼方》)

⑾治血淋:紫草、连翘、车前子各等分,水煎服。(《证治准绳》) 

⑿治吐血衄血不大凶,亦不尽止,起居如故,软食如常,一岁之间,或发二、三次,或发五、六次,久必成痨:紫草、怀生地各四两,白果肉百个,茯苓、麦门冬各三两。煎膏,炼蜜收,每早、晚各服十余匙,白汤下。(《方脉正宗》)

⒀治五疸热黄:紫草三钱,茵陈草一两。水煎服。(《本草切要》)

⒁治赤游丹毒,红晕如云头:用小锋刀或磁碗锋画去毒血,紫草五钱,鼠粘子一两。研细,水煎服。(《本草汇言》)  

⒂治小儿白秃:紫草煎汁涂之。(《圣惠方》)

⒃治豌豆疮,面齄,恶疮,瘑癣:紫草煎油涂之。(《医学入门》)

⒄治恶虫咬:油浸紫草涂之。(《圣惠方》) 

药理作用

①避孕作用:紫草根(日产)乙醇提取液100毫克/100克、30%紫草根

粉末混合食喂饲动物均可抑制大鼠动情期,根中提出的色素则无效。云南产紫草50%的糖浆剂,给予小白鼠口服1个月,能明显抑制其动情期,停药2个月后可恢复;并能抑制小鼠盛誉率。正常小鼠连续口服紫草两个月,卵巢明显减轻,子宫及垂体则轻微减轻,但对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的重量无明显影响。油剂对去卵巢的小白鼠,阴道涂片未出现角化细胞,子宫重量亦不增加,说明无雌激素样作用。欧产紫草叶的提取物能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此影响不在干扰激素的合成,而是影响其释放。新藏假紫草、广西紫草、紫草根(品种均未注明)口服降低小白鼠的生育率,并有明显抗垂体促性腺激素及抗绒毛促性激素的作用,而紫草醌则明显无效。国外所产路边紫草50%的醇浸出掖,能降低小白鼠的生育率,使正常小白鼠的动情间期延长,如再注射雌酮或促性激素仍可引起动情期;对未成熟的雄性或雌性小鼠,可引起性器官、胸腺、垂体重量减轻,生长发育延缓,此有效成分大部分在花、种子、叶、根中。其作用原理为抑制了脑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形成,特别是抑制了黄体生成素,也可能是它使上述激素直接失去活性,即所谓灭能的作用。 

②抗菌、抗炎作用:紫草对京科68-1病毒试管内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灵杆菌亦能抑制。前苏联产紫草的酊剂对化脓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生长以及治疗烧伤。日本产紫草根的乙醚或水提取物口服或局部应用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皮内色素渗出法);口服提取物100毫升/公斤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后肢浮肿与布他酮有同样的抑制效力,紫草醌及乙酰紫草醌亦有同样的抗炎作用。局部应用可促进创伤愈合。紫草根与当归制成之紫云膏比单味药效果好。紫草水煎剂对小白鼠结核病有一定疗效。但对豚鼠无效。用平皿法试验能抑制多种真菌。紫草膏可用于颜面癣。 

③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新疆软紫草(太原市购得,品种未确定)煎剂对健康家兔及蟾蜍之离体或整体心脏,皆有明显的兴奋作用,此作用与煎剂中含钙有关。在全身麻醉下静脉或肌肉注射此煎剂,能使近半数动物(兔、犬、猫)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死亡,但不麻醉或口服者无此严重反应。对蟾蜍内脏血管及兔后肢、离体兔耳灌流皆无影响。 

④抗肿瘤作用:据报道,紫草根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有一定的疗效。用美蓝试管法初筛,紫草根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极轻度的抑制作用。紫草可减少(鼠)自发性乳癌的发病率。 

⑤其他作用:新疆软紫草煎剂对兔有缓和的解热作用,对家兔离体子宫及小肠平滑肌有不恒定的兴奋作用,口服煎剂能加强小肠的紧张性与收缩,静脉注射则无此反应。紫草叶提取物可使兔血糖下降,增加豚鼠肠管张力,对大鼠无利尿作用。 

附药:紫草茸

本品为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在树枝上所分泌的胶状物。主产于云南,四川,台湾等地。7到8月间采收,置干燥、阴凉通风处直至干燥。性味苦、寒。功能清热凉血解毒。主治麻疹、斑疹透发不畅,疮疡肿毒,湿疹。本品作用与紫草相似,但无滑肠通便之弊。煎服1.5克到6克,或研末服用。外用研末粉撒。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