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地榆主治吐血,妇女漏下,赤白下痢,大便下血,小儿面疮
发布时间: 2016-10-1   点击数: 1505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玉豉、酸赭。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释名」玉豉、酸赭。

「气味」(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3、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5、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6、小儿疳痢。用地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7、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8、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9、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10、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食用

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 ,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 ,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

观赏

地榆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 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 ,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园、花园供观赏。

药用

功能主治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 

各家论述

1.《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2.《本草求真》: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3.《本经续疏》:地榆者不治别因之带下,并不治七伤带下病之不痛者,惟能称七伤带下病止痛,又可见矣。何况血去气散,风乘虚入而为恶肉,风乘营卫之相遭而鼓荡为汗,金疮被风而痛不可瘳,不皆为地榆所属耶?《别录》之止脓血、诸痿、恶疮、热疮,产后内塞作金疮膏,皆于《本经》推类言之。惟消酒、除消渴、补绝伤。则其义若别有在者,然气盛而鼓风入血,何异血虚而风乘以入,风入而更耗其血,何异风入而大耗其津液,风横梗于气血之间,何异气血之不相续,则仍是血虚气违为根本,风气搅扰于其间乃为病,而治之以化风气为生气,致气血使调和得巽而相入矣。

4.《本草选旨》: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5.《本草正义》: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本经》又疗金疮,《别录》谓止脓血,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皆即此清火凉血之功用。且所谓主七伤,补绝伤,亦皆指外疡言之,非谓地榆苦寒,能治虚损之劳伤也。止汗而除消渴,皆寒以胜热之效。消酒者,即苦寒以胜湿退热也。

6.《本经》: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7.《别录》: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8.《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9.《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10.《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11.《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李杲:治胆气不足。

12.《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13.《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15.《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16.《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17.《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保健食谱

地榆粥:

【用料】:地榆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地榆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可清热凉血,适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痔疮出血、崩漏、血痢不止及水火烫伤等。

地榆猪肠汤:

【用料】:防风、地榆、槐角各15克,猪肠1段,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诸药择净,猪肠洗净,纳诸药于猪肠中,放置于锅中煮熟后,去诸药,将猪肠切片,放回汤中,调味煮沸即成。

【功效】:可祛风止血,适用于痔疮下血。

地榆炒石耳:

【用料】:地榆150克,干石耳3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干石耳去杂洗净,用温水泡软,撕成大碎片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炒锅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下花椒粒、石耳、食盐炒几下,速放葱花、地榆、酱油合炒至熟,放适量味精、香油,起锅即成。

【功效】:可清热解毒、疏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沙锅地榆:

【用料】:地榆160克,羊血块30克,泡青菜杆30克,泡大蒜瓣3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泡青菜杆切成段;羊血块切成条,用沸水泡起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沙锅内放化猪油烧热,下泡青菜杆、泡大蒜瓣、生姜米炒香,加入高汤、羊血条、料酒、酱油,烧至入味时放味精、地榆等烧熟即成。

【功效】: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

地榆三七花汤

【用料】:地榆200克,干三七花1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地榆洗净,沥干水;干三七花洗净入汤锅,加入清汤、食盐烧沸2分钟后,放入地榆,烧沸至熟,起锅放味精即成。

【功效】:可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