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石膏主治伤寒发狂,小儿丹毒,、骨蒸劳(外寒内热,附骨而蒸,身体消瘦,饮食无味,四肢渐细,脚上浮肿
发布时间: 2016-10-10   点击数: 920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细理石、寒水石。

「释名」亦名细理石、寒水石。

「主治」

1、伤寒发狂。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甘草煎汤,冷的送下。此方名“鹊石散”。

2、小儿丹毒。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搽。

3、骨蒸劳(外寒内热,附骨而蒸,身体消瘦,饮食无味,四肢渐细,脚上浮肿)。用石膏十两,研细,水调服。每服一茶匙,一天两次。

4、肺热喘嗽。用石膏二两、灸甘草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生姜蜜汤送下。

5、痰热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钱,研细,人参汤送下。

6、胃火牙痛。用石膏一两,火煅,淡酒淬过。加防风、荆芥、细辛、白芷各五分,共研细。天天擦牙,有效。

7、老人风热(内热,目赤,头痛,视物模糊)。用石膏三两、竹叶五十片、沙糖一两、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叶,煮成二大碗,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调糖吃下。

8、头风流泪。用煅石膏二两、川芎二两、灸甘草半两,共开为末。每服一钱,葱白茶汤调下。一天服二次。

9、头痛,心烦,流鼻血。用石膏、牡蛎各一两,研细。每服二钱,新汲水送下。同时用水调少量药滴鼻内。

10、风热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钱、面粉七钱,研细,加水调匀,锅里煅红。冷定后化在滚酒中,趁热服下。盖被发汗。连服药三日,病愈。

11、雀目(按:即黄昏后不能视服)。用石膏粉一钱放在两薄片猪肝中,外用绳捆好,在沙锅中煮熟,取出切食。每天吃一次。

12、湿温,烦渴,多汗。用石膏、灸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两小匙,热水送下。

13、水泻,腹内如雷呜。用火煅石膏,加米饭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以铅丹为衣。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14、妇女乳痈。用石膏煅红,研细。每服三钱,温酒送下。服药后,再喝酒至醉即安睡。如此再服药一次,即见效。

15、油伤火烧。用石膏粉敷上。

16、刀伤。用石膏、沥表,等分为末,扑洒伤处,不要沾水。

17、疮口不收。用石膏烧红,研以二两,加铅丹半两,共研为末,洒疮上。此方名“红玉散”。

18、口疮咽痛。用石膏煅过,取三两,加丹砂三钱半,共研细,点患处。


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3、《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4、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5、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①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②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③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药物配伍

1、配桑叶,清宣肺热;
  2、配桂枝,表里双解;
  3、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4、配知母,清热除烦;
  5、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7、配竹叶,清热除烦。

中医方剂

1、白虎汤《伤寒论》:阳明气分之热;
  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伤寒解后、余热不清;
  3、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外感风邪、肺热咳喘。
  4、双玉散《素问病机保命集》: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5、玉露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伤热吐泻黄瘦。
  6、石膏散《普济方》:热甚咳嗽者。

7,石膏降压枕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主治中风寒热, 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牙疼等功能,乃祛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磨制而成的石膏降压枕,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在中国人们早就用天然石膏制成枕头,唐朝薛逢有诗《石膏枕》“表里通明不假雕,冷于春雪白于瑶。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石膏枕头是采用天然石膏矿石中的精品纤维石膏(透明)为原料,手工精心雕刻,磨制而成的一种具体降压护脊、除烦镇痛、助眠安神等多重保健药用功效的枕头。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肺胃大热、高热不退、口渴、烦燥、脉洪大等症。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
  2.、用于温病高热,身发斑疹。温病发斑,多由胃火旺而血热炽盛所致,此是气血两燔的现象。在临床上遇到此种症候,常用清热泻火较强的石膏,配合凉血解毒的药物如玄参、丹皮、赤芍、鲜生地、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胃火亢盛所致的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能清泄胃火,故胃火亢盛所引起的疾病,可配合知母、牛膝、生地等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可用石膏清泄肺热,佐以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平喘等品(即麻杏石甘汤)。
  5、用于湿疹水火烫伤,疮疡溃后不敛及创伤久不收口。石膏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

常用配方

1、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厥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升煮米熟汤面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温病初得其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并治感冒初起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生石膏二两(轧细)生粳米二两半。上二味用水三大碗煎至米烂熟约可得清汁两大碗乘热尽量饮之使周身皆汗出病无不愈者。若阳明腑热已实不必乘热顿饮之徐徐温饮下以消其热可也。(《衷中参西录》石膏粳米汤) 
  3、治小儿夹惊伤寒头痛壮热涎潮惊悸多哭气粗心烦及治气壅膈节不通:石膏、寒水石各一两脑麝各半字。上为末灯心汤调下。大小加减服之。(《普济方》红桃散) 
  4、治伤寒发热涎潮上厥伏留阳经头疼眩晕不可忍者:石膏(煅研细)每服葱白点茶凋下二钱。小儿量大小加减与之。(《三因方》玉屑散) 
  5、治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温疫斑黄及热痰喘嗽等证:石膏六两(生用)粉甘草一两。上为极细末每服一二三钱新汲水、或热汤、或人参汤调下。此方加朱砂三钱亦妙。(《景岳全书》玉泉散) 
  6、治太阴温病不可发汗发汗而汗不出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发斑者:石膏一两知母四钱生甘草三钱玄参三钱犀角二钱白粳米—合。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渣再煮一钟夜—服。(《温病条辨》化斑汤)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