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银朱主治,小儿内钓(惊风,多啼),痰气结胸,水肿,咽喉疼痛
发布时间: 2016-10-10   点击数: 1176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辛、温、有毒。

「释名」亦名猩红、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银同罐炼成。贴在罐口的是丹砂,贴在罐内的是银珠。

「气味」辛、温、有毒。

「主治」

1、小儿内钓(惊风,多啼)。用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共研细,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岁儿五丸,薄荷汤送下。

2、痰气结胸。用银朱半两、明矾一两,同研细。置瓦盏中,下加微火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钱,茶和姜汁送下。此方名“鹤顶丹”。

3、水肿,但大便尚通畅。用银朱半两、煅硫磺四两,共研细,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

4、咽喉疼痛。用银朱、海螵蛸,等分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5、火焰丹毒。用银朱调鸡蛋清涂搽。

6、汤火伤。用银朱调菜油敷上。

7、背疽。用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患处,再用桑柴火远远烘热。一天三次。

8、鱼脐疔(按:疔初起,即呈长形,边缘带红色,中央带黑色。痛极者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难救)。用水调银朱成丸,每服一丸,温酒送下。此方名“走马丹”。

9、杨梅毒。用银朱、粉锡,等分为末。把纸卷成捻子,蘸油点燃,放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边用鼻子吸取烧捻子放出的烟子。一天一次,七天可愈。又方:银朱二钱,孩儿茶一钱,龙桂香一钱,皂角子一钱,共研细,照上方作熏药用。又方:银朱、水银粉各一钱,黄蜡、菜油各一两,加热化开调药,摊在油纸上贴患处,疮痂自脱。

10、筋骨疼痛。用银朱三钱、枯矾四钱,研细。裹入纸中做成三个捻子。每天早晨拿一个捻子蘸油熏肚脐,熏后蒙被而卧,汗出为好。

11、顽疮久不收口。用银朱一钱、陈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钱、香油一两,调匀,摊在纸上贴患处。

12、血风臁疮。取黄蜡一两,熔化后,加银朱一两,搅匀,摊在纸上。先把臁疮刺孔,再把药纸贴牢。

13、黄水湿疮。用银朱、盐梅,合捣敷上。

14、癣疮。用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

15、头上生虱。用银朱浸醋,每天梳头时带药入发。又一治法:纸包银朱,烧着,用碗盖住。烟结碗内成垢,以茶水洗下,倒入头发中,再把头发包起来。第二天,头虱尽死。


功用主治

攻毒,杀虫,燥湿,劫痰。治疥癣恶疮,痧气心腹痛。

①《证类本草》:"灵砂: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满,益精神。"

②《本草蒙筌》:"银朱:杀虫、虱。"

③《医学入门》:"银朱:杀疮虫,治脑风,熏厉风疮,能收水去毒。"

④《纲目》:"银朱:破积滞,劫痰涎,散结胸,疗疥癣恶疮,杀虫及虱,功同粉霜。""砂:主上盛下虚,痰涎壅盛,头旋吐逆,霍乱反胃,心腹冷痛,升降阴阳,既济水火,调和五脏,补助元气,研末糯米为丸,枣汤服。"

⑤《东医宝鉴》:"灵砂:定心藏怔忡。"

⑥《本草正》:"灵砂:治小儿惊吐。"

⑦《本草便读》:"银朱:燥湿提脓。"

用法与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内服:研末用微量入丸、散。

宜忌

该品有毒,内服宜慎。

①《证类本草》:"灵砂:恶磁石,畏咸水。"

②《本草经疏》:"灵砂:凡胃虚呕吐,伤暑霍乱,肺热生痰,病属于虚,非关骤发者,咸在所忌。"

③《本经逢原》:"银朱:忌一切血。"

选方

① 治疽疮发背:银朱、白矾等分。煎汤温洗,却用桑柴火远远灸之,日三次。(《救急方》)

②治鱼脐疔疮,四面赤,中央黑:银朱,水和丸,每服一丸,温酒下。(《普济方》走马丹)

③治日久顽疮不收者:银朱一钱,地下(陈)石灰五分,松香五钱。为末,香油一两,化摊纸上贴之。(《应急良方》)

④治血风臁疮,生脚股上,乃湿毒成风也:黄蜡一两,熔化,入银朱一两,搅摊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

⑤治黄水湿疮:银朱、盐梅。和捣敷之。(《集玄方》)

⑥治年久杨梅顽疮不愈:水华朱一钱,枯矾、朱砂各一钱半。为末,用全蝎酒煎膏为丸,分作六丸,分三日服,以羊肉、鲜鱼汤等送下。(《医学入门》)

⑦治杨梅疮:银朱、轻粉各一钻,黄蜡、清油各一两。化开和收,以油纸摊贴。(《纲目》)

⑧治火焰丹毒:银朱,调鸡子清涂之。(《怪症奇方》)

⑨治癣疮有虫:银朱、牛骨髓。桐油调搽。(《医方摘要》)

⑩治咽喉疼痛:银朱、海螵蛸末等分。吹之取涎。(《急救方》)

⑾治汤火灼伤:银朱研细,菜油调敷二次。(《多能鄙事》)

⑿治阴阳二证结胸:明白矾一两,真银朱半两。共研细末,用熨斗盛少炭火坐小瓦盏上,平抄矾、朱末一钱,入盏中熔化,急刮出,就搓成丸。每用一丸,研细,茶清调匀温服,或与姜汁少许同炒下。(《活幼新书》鹤顶丹)

⒀治小儿内钓多啼:银朱半钱,乳香、煨蒜各一钱。为末,研丸黍米大。半岁五丸,薄荷汤下。(《全幼心鉴》)

⒁治正水,大便利者:硫黄四两(火煅过),银朱三两。研极细,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普济方》银朱丹)

⒂治脾疼翻胃:灵砂一两,蚌粉一两(二味同炒略变色,研细),丁香、胡椒各四十九粒。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半夏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翻胃生姜汤吞,虚人脾痛炒盐汤下,煨姜尤佳。(《普济方》粉灵砂)

⒃治冷气乘心作痛:灵砂三分,五灵脂二分。研极细,稀糕糊丸,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石葛蒲、生姜汤下。(《仁斋直指附遗方》灵砂丹)

名家论述

①《纲目》:"银朱,乃硫黄同汞升炼而成,其性燥烈,亦能烂龈挛筋,其功过与轻粉同也。""灵砂,升降阴阳,既济水火,为扶危拯急之神丹,但不可久服耳。苏东坡言,此药治久患反胃,及一切吐逆,小儿惊吐,有配合阴阳之妙故也。时珍常以阴阳水送之尤妙。"

②《本草经疏》:"灵砂虽称水火既济,阴阳配合,然而硫汞有毒,性亦下坠,止可借其坠阳交阴,却病于一时,安能资共养神益气,通灵于平日哉。"

③《本经逢原》:"银朱,水银和硫黄煅炼成朱,故专杀虫治疮,以毒攻毒而巳。观其同蟹壳烧之,则臭虫绝迹,和枣肉熏之,则疮痴顿枯,其性悍烈可知。"

④《本草便读》:"银朱与轻粉之性,寒、温略异,而主治却又相同,其燥烈升散较猛,长于外治,不宜内服耳。"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