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主治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
发布时间:2013-3-6 9:28:34 | 点击量: 3027 |
已经发布天数:4536 |
来源:淡竹的叶,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主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竹叶的作用 竹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可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 1、竹叶疗热渴:淡竹叶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两,小麦三升,栝楼二两。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外台秘要方》竹叶汤) 2、竹叶治头疮乍发乍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圣惠方》) 3、竹叶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参二两,麦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4、竹叶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经效产宝》) 5、竹叶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圣济总录》竹叶汤) 6、竹叶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医力简义》导赤散) 7、竹叶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淡竹叶一握,粳米一合,茵陈半两。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汁一盏,去滓,投米作粥食之。(《圣惠方》淡竹叶粥) 8、竹叶治诸淋:淡竹叶、车前子、大枣、乌豆(炒,去壳)、灯心、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淡竹叶汤) 9、竹叶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甘草各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附子(炮)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金匮要略》竹叶汤) 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症、美化肌肤等功效。据相关研究报道,在“第二届国际天然抗氧化剂会议”上,国内外多位学者报告了关于天然生物黄酮对抗癌药引起的骨髓毒性及免疫功能抑制的影响,对冠心病患者微循环、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心肌出血的改善。 竹叶提取物有良好的工艺特性,易溶于热水和低浓度的醇,具有高度的水、热稳定性,加工适应性好,并且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稳定性,在局部浓度大大超标时,也不会发生茶多酚样的促氧化作用。同时竹叶提取物具有典型的竹叶清香,清爽怡人,微苦、微甜。竹叶提取物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抗衰老产品及美容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用法 竹叶黄岑汤一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组成】竹叶(切)30克 黄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麦门冬 大黄各6克 生地黄(切)15克 生姜18克 芍药12克 【用法】上九味,哎咀。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主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 竹叶黄岑汤二 【来源】《内科摘要》卷下。 【组成】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 芍药 人参各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竹叶黄岑汤三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组成】人参2.4克 生黄耆2.4克 石膏(煅)2.4克 半夏[4](制),2.4克 麦冬2.4克 生地6克 白芍2.4克 甘草2.4克 川芎2.4克 当归2.4克 竹叶10片 黄芩2.4克 【用法】上十二味,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毒,表里热甚,阴液不足,口中干渴。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