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僵蚕主治功效;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丹毒,乳腺炎 |
发布时间:2013-4-6 21:35:38 | 点击量: 1807 |
已经发布天数:4507 |
别称: 蚕蛾 取材: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 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肺,胃经 功用主治 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治中风失音,惊痫,头风,喉风。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选方 1.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5克,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5克(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2.5克,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4.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2.5克,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5.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50克(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6.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5克。(《中藏经》) 7.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2.5克,日三服。(《千金方》) 8.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10克,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9.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0.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1.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12.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50克。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13.治重舌、木舌:僵蚕5克,黄连(蜜炒)10克。为末,掺之,诞出为妙。 (《积德堂经验方》) 14.下奶:白僵蚕末10克。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5克热投之。 (《经验后方》) 15.治疗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 微炒为末 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做法指导: 1. 白僵蚕一般情况下炙用,散风热宜生用。 2. 小儿高热惊风,其轻者,可与桑叶、钩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可与牛黄、朱砂、全蝎、南星等同用,以镇惊化痰。 3. 小儿脾虚久泻之慢惊,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相配。 4. 惊痫中风,抽搐痰鸣者,可与全蝎、天麻、胆星等相伍。 5. 若热盛痰壅气粗者,可与牛黄、天竺黄等并用。 6. 癫痫发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可配天麻、全蝎、半夏、石菖蒲等。 7. 痰气捕结颈项而致瘰疠核者,可与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配伍,以增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8. 白僵蚕与白芥子、肉桂、莪术等配用,治腋窝淋巴结结核、胸避结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种阴疽症。 9. 临床多与蝉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痒、疏散风邪。 【宜忌】 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②《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 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