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菀主治功效;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
| 发布时间:2013-4-4 21:30:25 | 点击量: 1448 |
已经发布天数:4605 |
【别名】:青菀,紫蒨,返魂草根、夜牵牛,紫菀茸 【药材基源】:紫菀的根和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归经】 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法用量】 5~9g。
相关选方 ① 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 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⑥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⑦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⑧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⑨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⑩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文献论述 1、《本草经疏》: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7]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 2、《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 3、《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观陶氏《别录》谓其补不足,治五劳体虚,其亦言之过也。 4、《药品化义》: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 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 5、《本经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嘛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 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病,与紫参同功。 用药禁忌 1、有实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3、《唐本草》:恶藁本。 4、《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
|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
| 联 系 人: |
| 联系电话: |
| 联系邮箱: @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