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 取材: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 性味: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脾经;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水;消肿。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 采收储藏:食用冬瓜时,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晒干。
常用选方 1.治肾脏炎,小便不利,全身浮肿:冬瓜皮六钱,西瓜皮六钱,白茅根六钱,玉蜀黍蕊四钱,赤豆三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2.治损伤腰痛:冬瓜皮烧研,酒服一钱。(《生生编》)
3.治跌扑伤损:干冬瓜皮一两,真牛皮胶一两(锉)。入锅内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钱,好酒热服,仍饮酒一瓯,厚盖取微汗。(《摘元方》) 4.治咳嗽:冬瓜皮五钱(要经霜者),蜂蜜少许。水煎服。(《滇南本草》) 5.治巨大荨麻疹:冬瓜皮水煎,当茶喝。(江西赣州《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文献论述 1.《本草图经》:功用与冬瓜等。 2.《滇南本草》: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 3.《纲目》:主驴马汗入疮肿痛,阴干为末涂之,又主折伤损痛。 4.《本草再新》:走皮肤,去湿追风,补脾泻火。 5.《重庆堂随笔》:解风热,消浮肿。 6.《分类草药性》:治水肿,痔疮。 7.《江苏植药志》:治腹泻、足跗浮肿。 8.《山东中药》:利湿消暑[2]。 9.《药性切要》:“行皮间水湿,善消肤肿。”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因营养不良而致之虚肿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