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主治功效;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
发布时间:2013-3-23 22:46:50 | 点击量: 1898 |
已经发布天数:4515 |
别名:石鲮、明石、悬石、云珠、云丹、石磋、略石、领石、石龙藤、耐冬、石血、白花藤红对叶肾、对叶藤、石南藤、过墙风、爬山虎、石邦藤、骑墙虎、风藤、折骨草、交脚风、铁线草、藤络、见水生、苦连藤、软筋藤、万字金银、石气柑 取材:络石的干燥带叶藤茎。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6~12克。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患处。
各家论述 1.《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2.《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3.《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5.《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6.《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7.《药性论》:主治喉痹。 8.《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9.《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10.《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 11.《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12.《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实用选方 ①治筋骨痛:络石藤50~100克。浸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50克,牛膝根25克。水煎服,白酒引。 ③治肺结核:络石藤50克,地菍50克,猪肺200克。同炖,服汤食肺,每日一剂。 ④治吐血:络石藤叶50克,雪见草、乌韭各25克。水煎服。(②--④方均出《江西草药》) ⑤治肿疡毒气凝聚作痛:鬼系腰一两(洗净晒干),皂角刺50克(锉,新瓦上炒黄),瓜蒌大者一个(杵,炒,用仁),甘草节2.5克,没药、明乳香各15克(另研)。上每服50克,水酒各半煎。溃后慎之。(《外科精要》止痛灵宝散) ⑥治喉痹咽塞,喘息不通,须臾欲绝:络石草100克。切,以水一大升半,煮取一大盏,去滓,细细吃。(《近效方》) ⑦治外伤出血:络石藤适量。晒干研末。撒敷,外加包扎。(《江西草药》) 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2、《药性论》:恶铁精。杀殷孽毒。 3、《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