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法】 生天南星: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制天南星(姜南星):取净天南星,按大小分别用水浸泡,每日换水 2~3 次,如起白沫时,换水后加白矾(每 100kg天南星,加白矾 2kg),泡一日后,再进行换水,至切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天南星,用生姜、白矾各12.5kg。
【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块茎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一般炮制后用,3 ~9克;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畜用:马、牛15-25克;猪、羊3-10克;犬、猫2-5克;兔、禽1-3克 【注意】孕妇慎用。
【药性说明】本品辛开苦泄,温燥化痰,既除经络风痰,又除脾胃湿痰,长于息风止痉,适于风痰诸证及顽痰咳喘,为温燥性烈之品。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主治】洽中风痰壅,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癫癎,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补遗》:天南星,欲其下行,以黄柏引之。
2.《纲目》:虎掌天南星,味辛而麻,故能治风散血;气温而燥,故能胜湿除涎;性紧而毒,故能攻积拔肿而治口喎舌糜。杨士赢《直指方》云,诸风口噤,宜用南星,更以人参、石菖蒲佐之。南星得防风则不麻,得牛胆则不燥,得火炮则不毒。
3.《本草经疏》:半夏治湿痰多,南星主风痰多,是其异矣。
4.《本草汇言》:天南星,开结闭。散风痰之药也。但其性味辛燥而烈,与半夏略同,而毒则过之。半夏之性,燥而稍缓,南星之性,燥而颇急;半夏之辛,劣而能守,南星之辛,劣而善行。若风痰湿痰,急闭涎痰,非南星不能散。
5.《本经逢原》:天南星,即《本经》之虎掌也。为开涤风痰之专药。《本经》治心痛、寒热、结气,即《开宝》之下气、利胸膈也。《本经》之治积聚伏梁,即《开宝》之破坚积也。《本经》之治筋痿拘缓,即《开宝》之治中风、除麻痹也。《本经》之利水道,即《开宝》之散血堕胎也。盖缘一物二名,后世各执一例,是不能无两歧之说。南星、半夏皆治痰药也。然南星专走经络,故中风麻痹以之为向导,半夏专走肠胃,故呕逆泄泻以之为向导。
6.《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7.《别录》:除阴下湿,风眩。
8.《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
9.《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
10.《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
11.《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
12.《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
13.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
14.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
15.《纲目》:治惊癎,口眼喎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药方选录
1.治寒痰咳嗽 脉沉 面色黧黑 小便急痛 足寒而逆 心多恐怖:天南星(洗)、半夏(洗)各50克 官桂50克(去粗皮).上为细末 蒸饼为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生姜汤下 食后.(《吉古家珍》姜桂丸)
2.治热痰咳嗽 其脉洪而面赤 烦热 心痛 唇口干燥 多喜笑:天南星(汤洗)50克 半夏(汤洗)50克 黄芩50克.上为细末 姜汁浸蒸饼为丸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生姜汤下 食后.(《保命集》小黄丸)
3.治气痰咳嗽 脉涩 面白 气上喘促 洒浙寒热 悲愁不乐:天南星(汤洗)、半夏(洗)各50克 橘皮(去白)100克.上为细末 汤浸 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九 人参生姜汤下 食后.(洁古家珍)五粉丸)
4.治一切痰嗽 日夜不得眠卧:天南星(去脐、皮)、白矾、甘草各半两 乌梅(取肉)100克.上为粗散 用慢火于银石器内炒令紫色 放冷 研为细末 每服10克.临卧时身体都入铺卧内 用齑汁七分 温汤三分 暖令稍热 调前药末服之.(《证治准绳》紫金散)
5.治痈疽疮肿:天南星100克 赤小豆150克 白及四两.上三味 各为细末 和匀 冷水调 摊上四面肿处 用绢压之.(《鬼遗方》收脓散)
6.治痈疽肿结通用 能散能溃:天南星(上等大者)50克 草乌头、白芷各25克 木鳖子仁一个(研).上为细末 分两次法醋入蜜调敷 纱贴之.(《证治准绳》拔毒散)
7.治乳赤肿、欲作痈者:天南星为细末 生姜自然汁调涂 自散.才作便用之.(《百一选方》。
8.治小儿泄泻虚脱致虚风生 名慢脾风 及服冷药过多者:天南星、生附子各5克 全蝎三个.上锉散 作一剂 水一大盏 生姜七片煎至半盏 去滓 逐旋温服不拘时[5].(《续易简方论》南附汤)
【注意事项】阴虚燥痰及孕妇忌服。
【来源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天南星,全株有毒。含毒成分:根头含有毒的生物碱;根、叶、茎都含苛辣性毒素。
中毒症状:皮肤与之接触发生瘙痒;误食后舌、喉发痒而灼热,肿大,严重的以致窒息,呼吸停止。食五钱可引起中毒。
解救方法:
一。 皮肤中毒可用水或稀醋。鞣酸洗涤。
二.误食中毒服稀醋或鞣酸或浓茶、蛋清等。如呼吸困难则供氧气,必要时作气管切开。
民间验方用:醋(黑醋或白醋)一至二两,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生姜一两,防风二两,甘草五钱,用四碗清水煎成二碗,先含漱一半,后内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