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主治功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蛇、虫、犬咬伤 |
发布时间:2013-3-9 20:30:25 | 点击量: 1971 |
已经发布天数:4530 |
山豆根,也称柔槐枝 【来源】: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肺、大肠三经。” 【功效】: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含之咽汁,解咽喉肿毒,极妙。(苏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捣敷。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临床表现 山豆根中毒发生率极高,每年都有这方面的报道,如曾经发生在北京、天津等地饮用自配的含山豆根方剂以预防感冒,造成数起百余人中毒事件,其中死亡4例。中毒量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一般在10g以上便容易引起中毒,少数病人服用6g亦可出现毒性反应。中毒反应多在服药后5分钟至半小时内出现,亦有几小时后出现者。另外,煎煮时间延长,则毒性显著增加,可能与所含神经毒成分有关。 (1)神经系统:苦参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初期呈兴奋,继以麻痹的作用,临床表现为头昏、眼花、疲乏无力、嗜睡、微恶寒(毛孔粟粒),或口吐白沫,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视物不明,个别出现急性视神经炎或眼球震颤。语言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大汗淋漓、深浅感觉障碍、意识不清,全身肌肉颤动、抽搐、掠厥、昏迷、终至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据报道,有因牙痛、肝炎服用含山豆根煎剂后出现肝昏迷者。 (2)消化系统:山豆根能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并对胃肠遭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纳差、腹痛、腹泻等。 (3)心血管系统:轻者一般不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严重中毒时可引起心慌、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 (4)呼吸系统:苦参碱能麻痹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引起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发绀。检查双肺可闻及大量水泡音,口鼻腔有血性泡沫溢出。据报道严重中毒可发生肺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外少数病人尚可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应用 1、治疗宫颈糜烂将山豆根(品种未详,下同)研成细粉,高压消毒。先以1:1000新洁尔灭消毒宫颈,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宫颈糜烂处,1~3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观察320例,一疗程后痊愈156例,好转94例,无效70例,有效率为78.1%。 2、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山豆根5钱,大青叶2两,生甘草5钱,加4倍量的水浸渍半天,煎两次,滤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疗12例,痊愈11例;无效1例。据观察,体温降至正常平均为1.63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大多在3~5天内明显减轻或消失。 药方选录 1、治疗赤白痢::山豆根 捣末蜜丸.空心 煎水下二十丸 三服.(《备急方》) 2、治疗疮癣:山豆根 捣末 腊月猪脂调涂.(《备急方》) 3、 治疗头风 头上白屑:山豆根 捣末 油调涂.(《备急方》) 4、 治疗齿痛:山豆根一片 含于痛处.(《备急方》) 5、治疗喉风急证 牙关紧闭 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药等份.水煎噙之 咽下.(《外科集验方》) 6、治疗喉中发痈:用山豆根 磨醋噙之 追涎即愈 势重不能言者 频以鸡翎扫入喉中 引涎出.(《永类钤方》) 7、水蛊腹大有声,而皮色黑者。山豆根末,酒服二钱。(《圣惠方》) 文献论述 1、《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入散乳毒药中,能消乳癌。” 2、《本草汇言》:“山豆根,苦寒清肃,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郁热,凡一切暴感热疾,凉而解毒,表里上下,无不宜之。” 3、《本草求真》:“山豆根,功专泻心保肺,及降阴经火逆,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缘少阴之脉,上循咽喉,咽喉虽处肺上,而肺逼近于心,故凡咽喉肿痛,多因心火挟其相火交炽,以致逼迫不宁耳。治常用此以降上逆之邪,俾火自上达下,而心气因尔以除。” 4、《本草正义》:“山豆根,《开宝本草》虽谓气味甘寒,然其实甚苦,沈存中《梦溪笔谈》已言《本草》之误。盖苦寒泄降,其味甚厚,故能解毒而疗疮疡之肿痛,兼能杀虫治黄,皆惟大热之实症为宜。又治发热咳嗽,则以肺胃热咳言之,非不问虚实寒热,可为咳嗽之通用品也。今人专以治咽喉肿痛,则直折火毒之上炎,亦惟实热闭塞者,始为合宜。而风邪外束之喉痛、尚须辛凉开泄者,则必不可早投,反恐遏抑不宣,重增其困。石顽所谓解痘疹热毒及喉痹者,意固不差,但近今喉痧,为病最多,然有外感毒症未罢及肺胃实热如焚两候,先后不同,投药即因而大异,如有表者先投寒降,则外邪不散,适以内攻,如热者误授清扬,则烈火见风,顿成焦土,临症者岂可不辨之于早?濒糊谓研末汤服治腹胀喘满,酒服治女人血气腹胀,丸服治下痢,则必皆属于实热壅塞者,庶乎相投。”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 |
如果你想自己发布消息,那么请你立即登录或者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吧!!! |
会员登录 | 信息管理 |
|
|
联 系 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
联系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