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甘、酸、寒、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主治」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气味」辛、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气味」酸、寒、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镜面草。「气味」辛。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气味」辛、寒、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石荷叶。「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气味」苦、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气味」苦、寒、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