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刺梨子、山石榴、山鸡头子。「气味」酸、涩、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蒲颓子、卢都子、雀我酥、半含春、黄婆奶。「气味」酸、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蜀酸枣、肉枣、鸡足、鼠矢。「气味」酸、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白。「气味」甘、温、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棘刺、棘针、赤龙爪。花名刺原。「气味」(白棘)辛、寒、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山枣。「气味」(酸枣)酸、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木丹、越桃、鲜支。「气味」苦、寒、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臭橘。「气味」(叶)辛、温、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释名」构、构桑。「气味」楮实:甘、寒、无毒。楮叶:甘、凉、无毒。树白皮:甘、平、无毒。皮间白汁:甘、平、无毒。
2016年10月3日 -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气味」(木白皮、根白皮)甘、温、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