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31日 - 【气血两虚证】病证名。气虚血亏,形体失养,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唇甲色淡,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衄家】病证名。衄家,指常流鼻血的病人。由于经常失血,面虚津亏,不可发汗,若发汗则会引起筋脉紧急、两眼直视、失眠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瘀热在里】病证名。瘀是积滞停留之意。瘀热在里,有两种情况:指阳明之热,因无汗不能外越,又因小便小利,水湿内停,热受湿困,瘀积在里,湿热郁蒸,久则发为黄疸;指体内有瘀血停留,...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瘀热】病证名。指热与痰湿互结,郁积于里的热证;指体内滞留的瘀血,郁而化热。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痼冷(内有久寒)】病证名。痼,久病之意。指寒气久伏于身体某一经络、脏腑,形成局部的寒证,经久不癒,如脐腹冷痛,呕吐清涎,骨节拘急而痛,四肢不温等。多见于脾胃虚弱,内有寒饮或寒湿久...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壮火食气】病证名。人体中内养脏腑,外充肌肤的阳气,是生理上的火,称为“少火”;若阳气过亢,火热内生,则成病理上的“火”,称为“壮火”。这种亢盛的火,能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中阳不振】病证名。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理。主要症状有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面色萎黄,唇淡等。多见于慢性消化不变,慢性痢疾等病。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中气下陷(气虚下陷)】病证名。中气下陷(气虚下陷)——又称“脾气下陷”。多指脾气虚以致组织弛缓不收、脏器松弛导致脱垂一类病证。是中气不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症状有面色淡白,眩晕易汗...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中气不足】病证名。中气指中焦脾胃之气。中气不足即脾胃虚弱。因脾胃虚弱而引起功能衰退,运化无力,不能上输精气。表现为食欲不振,食后易胀,面色淡白,眩晕倦怠,气虚乏力,胃痛喜按,大便...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
-
2016年10月31日 - 【正虚邪实】病证名。正虚,指正气虚弱,邪实,指邪气结聚或邪气过盛。全语指因邪气过盛,致正气抗病机能低下所出现的病理现象。见于热性病者,如阳明腑实证因日久失下,除见潮热,谵语,腹痛拒...
www.chabingyao.com/s/read.asp?...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