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竹叶:(堇竹叶)苦、平、无毒;(淡竹叶)辛、平、大寒、无毒;(苦竹叶)苦、冷、无毒。
「主治」
竹叶:
1、上气发热(急热之后饮冷水所引起)。用竹叶三斤、桔皮三两,加水一斗,煮成五升,细细饮服。三天服一剂。
2、时行发黄。用竹叶五升(切细)、小麦七升、石膏三两,加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细细饮服。服尽一剂可愈。
3、牙齿出血。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4、脱肛不收。用淡竹叶煎浓汁热洗。
5、不儿头疮、耳疮、疥癣。用苦竹叶烧为还想,调猪胆涂搽。
竹茹:
1、伤寒劳复,卵肿股痛。用竹茹一升,加水三升,煮沸几次后,服汁。
2、妇女劳复(病初愈因过劳复发,热气冲胸,手足抽搐,状如中风)。用淡竹茹半斤、栝楼二两、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分二次服下。
3、妇女损胎(孕八、九月时,或跌伤,或惊伤,心痛)。用竹茹五两,加酒一升,煎成五合服下。
4、月经不净。用竹茹微炙,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水一碗煎服。
5、小儿热痛,口噤体热。用竹茹三两、加醋三升,煎成一升。每服一合。
6、跌打内伤(血在胸背,胁中刺痛)。用竹茹、乱发各一团,炭火炙煎为末,加酒一升,煮开三次服下。三服可愈。
竹沥:
1、中风口噤。用竹沥、姜汁等于发,每日饮服。
2、产后中风、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张。以竹沥饮一、二升,即苏。
3、小和伤寒。用淡竹沥、葛根汁各六合,令慢慢饮服。
4、小儿狂语,夜后便发。用竹沥夜服二合。
5、妇女胎动(妊娠为房事所动,因绝)。用竹沥一程式,饮服立愈。
6、消渴尿多。频饮竹沥,数日可愈。
7、咳嗽肺痿(咳逆短气、胸中有声、吐脓痰,有臭味)。有淡竹沥一合服下。一天服三、五次,以愈为度。
8、产后虚汗。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9、目赤痛。眼不得开。用苦竹沥五合、黄连二分,棉裹浸一宿,频频点眼,令热泪出。
10、突然牙痛。用苦竹烧一头,另一头出汗,取汁涂痛处。冲下。
《中药大辞典》:竹叶
【药材名称】竹叶
【拼音】Zhú Yè
【别名】淡竹叶(《别录》)。
【出处】《别录》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随时采鲜者入药。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性状】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着;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性味】甘淡,寒。
①《别录》:"味辛平,大寒。"
②《药性论》:"味甘,无毒。"
③《履巉岩本草》:"苦,甘,微寒,无毒。"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平微凉。"
【归经】入心、肺、胆、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胃三经。"
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阳经。"
④《药品化义》:"入心、肺、肌三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①《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②《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③《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⑤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⑥《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⑦《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痫。"
⑧《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⑨《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
【复方】①疗热渴:淡竹叶五升,茯苓、石膏(碎)各三两,小麦三升,栝楼二两。上五味,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外台秘要方》竹叶汤)
②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二把,石膏一升,半夏(洗)半斤,人参二两,麦冬(去心)一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半升。(《伤寒论》竹叶石膏汤)
③治霍乱利后,烦热躁渴,卧不安:浓煮竹叶汁,饮五、六合。(《圣济总录》竹叶汤)
④治小儿心脏风热,精神恍惚:淡竹叶一握,粳米一合,茵陈半两。上以水二大盏,煮二味取汁一盏,去滓,投米作粥食之。(《圣惠方》淡竹叶粥)
⑤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一两,桔梗、甘草各一两,桂枝一两,人参一两,附子(炮)一枚,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上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金匮要略》竹叶汤)
⑥治诸淋:淡竹叶、车前子、大枣、乌豆(炒,去壳)、灯心、甘草各一钱半。上作一服,用水二盏,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淡竹叶汤)
⑦治心移热于小肠,口糜淋痛:淡竹叶二钱,木通一钱,生甘草八分,车前子(炒)三钱,生地黄六钱,水煎服。(《医力简义》导赤散)
⑧治产后血气暴虚,汗出:淡竹叶,煎汤三合,微温服之,须臾再服。(《经效产宝》)
⑨治头疮乍发乍差,赤焮疼痛:竹叶一斤烧灰,捣罗为末,以鸡子白和匀,日三、四上涂之。(《圣惠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