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乌樟、枕、豫。
「气味」(根皮)辛、温、无毒。
「释名」乌樟、枕、豫。
「气味」(根皮)辛、温、无毒。
「主治」刀伤止血(刮屑敷涂)、霍乱(磨服)、脚气水肿(煎汤服)、疮疥(研末敷涂)。
【药用部位】根皮。
【成分】 根含月桂碱(Launobine),新木姜子碱(Iaurolistine)。
【性味】① 《日华子本草》:"温,无毒。"
② 《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功用主治】 治奔豚,脚气,水肿,疥癣,创伤出血。
① 《别录》:"主金疮,止血 。"
② 《四声本草》:"磨服治霍乱。"
③ 《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脚气,水肿,煎服;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撒或煎水洗浴。
生态环境
生于土坡、山谷、溪边、林下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折叠备考
① 陶弘景:"(钓樟)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乌樟。刮根皮屑以疗金疮,断血易合。"
② 《唐本草》:"钓樟,生彬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柟叶而细长,背有赤毛似枇杷叶。八、九月采根皮,日干。"
③ 《纲目》:"樟有大、小两种,紫、淡二色,此(钓樟)即樟之小者。按郑樵《通志》云,钓樟亦樟之类,即《尔雅》所谓榆、无疵是也。又相如赋云,楩楠豫章。颜师古注云,豫即枕木,章即樟木,二木生至七年,乃可分别。观此,则豫即《别录》所谓钓樟也,根似乌药香,故又名乌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