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辛、寒、无毒。
「主治」
1、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2、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
3、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4、吐血。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5、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6、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此方名“水圣散”。
7、风热隐疹。用浮萍(蒸过,焙干)、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至二钱,薄荷送下。一天服二次。
8、风热丹毒。用浮萍捣汁涂搽。
9、汗斑癜风。夏季收紫背浮萍晒干,每了四两煎水洗浴,并以萍直接搽抹。水中加汉防己二钱亦可。
10、大风疠疾。春末采浮萍草,淘三、五次,窨三、五日,焙为末。避日光收存。每服三钱,饭前服,温酒送下。忌食猪肉、消风散五两。每服五钱,水煎,频饮。同时以浮萍煎汤洗浴。
11、毒肿初起。用浮萍捣烂敷患处。
12、烧烟去蚊。夏季取浮萍阴干烧成灰,可将蚊虫熏去。
味辛、酸,寒,无毒。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下气。以沐浴,生毛发。久服轻身。一名水花,一名水白,一名水苏。生雷泽池泽。三月采,曝干。
陶隐居云∶此是水中大萍尔,非今浮萍子。《药录》云∶五月有花,白花。即非今沟渠所生者。楚王渡江所得,非斯实也。唐本注云∶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荇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今按陈藏器本草云∶水萍有三种,大者曰苹,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一名 菜。曝干。与栝蒌等分,以人乳为丸,主消渴。捣绞取汁饮,主蛇咬毒入腹,亦可敷热疮。小萍子是沟渠间者。末敷面 ,捣汁服之,主水肿,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曝干,末,酒服方寸匕。又为膏,长发。《本经》云水萍,应是小者。臣禹锡等谨按尔雅云∶苹, 。其大者苹。注∶水中浮 ,江东谓之 ,陆机《毛诗义疏》云∶其粗大者谓之苹,小者曰 。季春始生,可糁蒸为茹,又可苦酒淹以就酒。日华子云∶治热毒风,热疾,热狂, 肿毒,汤火疮,风疹。
图经曰∶水萍,生雷泽地泽,今处处溪涧水中皆有之。此是水中大萍,叶圆阔寸许,叶下有菜。《尔雅》谓之苹。其大者曰苹是也。《周南诗》云∶于以采苹。陆谓之萍。季春始生,可糁蒸,以为茹。又可用苦酒淹,以按酒。三月采,曝干。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苹;中者荇菜,即下凫葵是也。小者水上浮苹,即沟渠间生者是也。大苹,今医方鲜用。浮萍,俗医用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其有功。其方用浮萍草一两,四月十五日者,麻黄去节、根,桂心、附子炮裂去脐皮各半两,四物捣,细筛,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热服,汗出乃瘥。又∶治恶疾遍身疮者,取水中浮萍浓煮汁,渍浴半日,多效。
此方甚奇古也。圣惠方∶治少年面上起细 ,挪浮萍庵之,亦可饮少许汁,良也。又方∶发背初得,毒肿 热,赤烂。
捣和鸡子清贴之,良。千金方∶治中水毒,手足指冷即是,或至膝肘。以浮萍日干,服方寸匕,瘥。千金翼∶治小便不利,膀胱水气流滞。以浮萍日干末,服阴干,烧烟去蚊子。又,主消渴,以浮萍汁服之。子母秘录∶热毒,浮萍捣汁敷之令遍。高供奉采萍时曰歌∶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此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内下三丸,铁 头上也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