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秦艽主治黄疸,暴泻、大渴、大饮,伤寒烦渴,小便艰难,胎动不安
发布时间: 2016-10-1   点击数: 1420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苦、平、无毒。


「释名」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2、暴泻、大渴、大饮。用秦艽二两、灸甘草半两,每服三钱,水煎服。

3、伤寒烦渴。用秦艽一两,在牛乳一碗中煎到六成,作两次服。

4、急劳烦热(身体酸疼,骨蒸潮热)。用秦艽、柴胡各一两,甘草五钱,研细。每服三钱,开水调下。

5、小儿骨蒸潮热,减食瘦弱。用秦艽、灸甘草各一两,每服一至二钱,水煎服。

6、小便艰难。用秦艽一两,水一碗,煎至六分,分两次服。又方:秦艽、冬葵子,等分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

7、胎动不安。用秦艽、灸甘草、炒鹿角胶各半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又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又方:秦艽、阿胶(炒)、艾叶,等分为末,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碗、糯米五十粒煎服。

8、一切疮口不合。用秦艽研末敷上。


药材简述

性味归经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贮藏

置通风干燥。

注意事项

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秦艽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枝体酸痛之症。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 

生药鉴定

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临床应用

1.治疗关节痛、头痛、牙痛等:取秦艽100g,或秦艽、白芷各50g,加入普鲁卡因1g,制成注射液100ml,分装、灭菌备用。肌肉注射每次2ml。曾应用2000多人次,对风寒引起的周身疼痛,以及多年风湿性腰腿痛均有止痛效果。 

2.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将秦艽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约含生药0.625g,每次2-5ml,每日4-6次,肌肉注射。试治21例,经用药3-7天均获痊愈,无1例发生后遗症。此外,以秦艽为主,结合辨证施治加用其他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20例,获得较好疗效。 

毒性

秦艽碱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口服480mg/kg;腹腔注射35

0mg/kg;静脉注射250~300mg/kg。4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口服100mg,每天3次,共4-13天,先后引起严重恶心、呕吐等;仅连服13日之1例,关节红肿、疼痛于第5日消失,余均无效,故认为此碱在初步临床应用中尚不够理想,且多副作用,尚待进一步改进。 

秦艽碱甲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口服480mg/kg,腹腔注射350mg/kg 静脉注射250-300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以50,90,1200mg/kg的剂量给大鼠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4天,各组动物外观无改变,病理切片发现肾小球及肾小管内均有蛋白出现,部分动物有肺水肿现象胜。龙胆碱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灌胃为480mg/kg,腹腔注射为350mg/kg。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