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亦名鹾。
「气味」甘、咸、寒、无毒。
「主治」
1、下部蚀疮。将盐炒热,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袋上。
2、胸中痰饮,欲吐不出。饮盐开水可促使吐出。
3、病后两胁胀痛。炒盐熨之。
4、下痢肛痛。炒盐布包熨患处。
5、风热牙痛。用槐枝煎成浓汤两碗,加盐一斤煮干,炒后研细。每天来擦牙,同时用水冲一点来洗眼。
6、虫牙。用盐半两、皂荚两个,同烧红,研细。每夜临睡前,用来揩牙,一月后可治愈。
7、齿痛出血。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忌食劳腥。
8、小舌下垂。用筷子沾盐(或用煅过的盐)点在小舌上,几次即愈。
9、耳鸣。用盐五升,蒸热,装在袋中,以耳枕之。袋冷则换。
10、眼常流泪。用盐少许点眼中,冷水洗数次即愈。
11、翳子蔽眼。用生盐研细,以少许点眼。小儿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疗。
12、身上如有虫行。用盐斗和水一石煎热洗澡,连洗三、四次,有效。
13、蜈蚣咬人,蜂虿叮螫。嚼盐涂伤处或用热盐水浸伤处。
14、溃痈作痒。用盐抹患处周围,痒即止。
食盐 |
书名:《食物疗法》 作者: |
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食盐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更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成分。食盐中所含的钠盐为人体钠盐的主要来源。一个正常人的体内,大约需要保持100克左右的钠。人通过出汗、排尿,会不断排泄掉一部分钠,因此,人每天还必须补入一部分盐――氯化钠。一旦补充不足,人体含钠量下降,就会出现疲乏、倦怠、眩晕,甚至在直立时可发生昏厥、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脉细弱,严重时有肌肉挛痛、阵挛性腹痛等一系列症状。另外,食盐是构成胃液的基本物质。胃液以盐酸为主,它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化为胃蛋白酶去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盐酸还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并能起到抑制和杀死食品中有害细菌的作用。食盐性味咸、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滋肾通便、止呕消炎等功能,真可谓“百病无不用之”。 盐虽贵为“五味之主”,但却不可多食。医学家们通过观察研究证明:食盐吃得越多,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因此,不仅患有高血压家族史和已患高血压的病人要限制食盐量,而且对正常的人来说,限制食盐量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原则。据医学家研究,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如能减少到5克以下,不仅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可以消除高血压。 【应用实例】 1.习惯性便秘:食盐1~2克,温开水1杯,混成淡盐汤,每晨空腹饮服。 2.产后乳少:黑芝麻50克、食盐2.5克,同炒至芝麻熟,研粉作馅或蘸食。 3.吐泻:食盐6克,炒热开水服。 4.鸡眼:以食盐0.9克,食碱0.9克,白矾0.9克,3药研细末,白酒调和,成糊状,先将鸡眼挖去,似有血出,随即将药涂上,药干再涂,3~4次即愈。 5.蝎蜇伤:用棉球蘸食盐浓液涂搽伤处,约1~2分钟即可消除痛苦。 6.尿潴留:食盐500克,细葱250克,将葱切碎,和盐入锅内炒热,用布包好,不烫时,即熨脐周围及小腹,冷则易之,一般需热熨数次,时间2~4小时,如无效,可连续熨2~3天。 7.脚裂:浓盐水趁热洗脚。 8.脱发:半盆温水中放入盐150克溶解,用盐水洗搓头发几分钟,然后再用洗发精继续洗头,等洗净油污后,用清水把头发洗净。坚持每星期洗1~2次。 9.关节痛:食盐500克、小茴香120克,共放砂锅内炒热,取出一半,用布包熨痛处,凉了再换另一半,换下来的再炒热,如此循环炒熨数回,炒熨过的药不要抛弃,仍可使用,每日可做两次。 10.烫火伤:食盐和人乳,敷患处。 11.吐血:食盐卤9克,用开水半碗,冲入盐卤内,冷服。 12.头痛、腹痛、胃脘痛:食盐1碗(0.5~1公斤),将盐放锅内炒极热,乘热用布包住,然后在病人痛处,由上到下,从内到外,频频熨烫,以痛止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