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田螺主治,肝热目赤,烂弦风眼,酒醉不醒,脱肛
发布时间: 2016-10-8   点击数: 2075   发布者:
文章来源于《本草纲目》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2、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3、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4、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5、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6、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7、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8、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9、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10、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11、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12、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13、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

壳:

1、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2、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3、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用于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性味】甘咸,寒。

1.《别录》:"汁:大寒。"

2.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3.《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肝;脾;膀胱经。

  1. 《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2.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南北朝·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清·王孟英: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1. 《本草经疏》:目病非关 风热者不宜用。

  2. 《本经逢原》:多食令人腹痛泄泻。

  3. 《别录》:"汁:主目热赤痛,止渴。"

  4.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5. 《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6. 《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癣疮。"

《本草纲目》主治

  1. 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2. 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3. 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4. 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5. 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6. 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7. 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8. 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9. 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10. 脚报导攻注。用生田螺捣烂,敷在两股上,觉有冷气传到足部即字,亦可敷丹田利不便,亦有效。

  11. 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12. 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13. 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14. 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疮上。壳:

    1、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2、小儿头疮。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3、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

食疗价值

田螺又称田赢、田中螺、黄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肉获得后,置清水中养之,使除去泥砂,或略煮后去壳取肉漂净用。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还对利水消肿作和治疗狐臭也有显著功效  。

[性能]味甘、咸,性凉。能清热止渴,利尿通淋,明目,退黄。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D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消渴喜饮水;水肿,小便不利,热淋;目赤热痛;黄疸等。

[用法]煎汤,炒熟,煮食等。

[附方]

  1. 田螺粥:田螺肉120g,用水略煮后捞起,去壳取肉;糯米100g,用煮田螺的水煮稀粥,待米煮透心后,放入田螺肉一同煮熟食。可加猪脂,食盐少许调味。

    源于《圣惠方》。田螺肉能清热止渴,糯米亦“主消渴”,故同用以增强疗效。用于消渴饮水,小便数多。

  2. 田螺酒:田螺肉100g,捣烂,用黄酒约200ml,微炖后,过滤取汁饮。

    源于《寿域神方》。本方取田螺除湿退黄,用黄酒可浸取田螺之汁。用于“酒疸诸黄”。

临床应用

1.治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田螺滴耳液(《中医外治方药手册》):活田螺1个,洗净,置清水中,12~48小时后剪开尖头,加入冰片少许,取其水滴耳内,按压耳屏数次,每日3次,连用数日;功能清热消肿。

【注意事项】

(1)急性中耳炎、胆脂瘤型中耳炎禁用。

(2)个别病人在滴药后头晕,可以先将药液稍加温后,再滴耳加压。

2.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鸡骨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每日1次。

2.治小便不利、白浊:田螺250克洗净,去尾部,入热油锅内,略炒片刻,加入大蒜头少许,食盐调味,加水煮熟,用针挑出螺肉食用。

3.治黄疸:田螺肉100克,茵陈12克,溪黄草30克,田基黄30克,水煎服,每日1~2剂。

4.治菌痢:田螺500克,挑出螺肉,晒干,炒焦,水煎服,每次 10克,每日3次。

5.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消渴病:大田螺15个,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米酒半小杯拌和,再放入清水中炖熟饮汤,每日1次。

6.治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车前子30克,红枣 10个,田螺(连壳)1000克。先用清水静养田螺1~2天,经常换水以漂去污泥,斩去田螺笃;红枣(去核)洗净。用纱布另包车前子,与红枣、田螺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饮汤吃螺肉。

用法用量

炖汤服,视病情适量用。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食。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A。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症、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 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