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石龙子主治小儿阴肿,诸瘘不愈,药物流产
发布时间: 2016-10-6   点击数: 792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山龙子、泉龙、石蜴、晰蜴、猪婆蛇、守宫。   「气味」咸、寒、有小毒。


石龙子

  「释名」山龙子、泉龙、石蜴、晰蜴、猪婆蛇、守宫。

  「气味」咸、寒、有小毒。

  「主治」

  1、小儿阴肿。用晰蜴一具,烧成灰,酒送服。

  2、诸瘘不愈。用晰蜴(炙)三个、地胆(炒)三二具、斑蝥(炒)四十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在。每服二丸,开水送下。

  3、药物流产。用晰蜴肝、蛇脱皮等分,苦酒均匀,擦妊发脐上及左右,令温暖,能使生胎产下。


功用主治


破结,行水。治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臁疮。

①《本经》:"主五癃邪结气,破石淋,下血,利小便水道。"

②《纲目》:"消水饮阴癀,滑窍破血。"

③《本草求原》:"偏助壮火,阳事不振者宜之。"

④《四川中药志》:"治九子烂疡,乳癌,肺痈,风湿,皮肤发痒及疮毒。" 

相关选方

①治小儿颓:蜥蜴一枚,烧灰,末,以酒服之。(《备急方》)

②治诸瘘不愈:蜥蜴(炙)三枚,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汤下。(《刘涓子鬼遗方》)

③治久年不愈的臁疮,九子烂疡及一切无名肿毒:石龙子、壁虎、千脚虫、滚山珠、娱蚣虫、铧头尖蛇等分。熬膏外用,或泡桐油外搽。(《四川中药志》)

化学成分

全体含蛋白质、肽类、氨酸、脂肪。甘油酯中不饱和脂肪脂酸占总脂肪酸的80%,而油酸(oleic acid)占40%B-细胞含肾上腺素,葡萄糖原,皮质醇(Hydrocoritsione)。

传统功用

在中国两湖、两广、安徽福建及其他地方均有将中华石龙子用作食材的习惯,两广地区有一种以石龙子剁成肉馅的饼在民间很是流行,福建地区有用石龙子作为汤料和菜肴。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