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搜索到桌面,搜索更便捷!
加入收藏 首页
猕猴桃主治止渴,解烦热,下淋石,调中下气
发布时间: 2016-10-6   点击数: 1213   发布者:
文章来源《本草纲目》 「释名」名猕猴梨、藤梨、阳桃、木子。 「气味」(实)酸、甘、寒、无毒


「释名」名猕猴梨、藤梨、阳桃、木子。

「气味」(实)酸、甘、寒、无毒

「主治」止渴,解烦热,下淋石,调中下气。来源《本草纲目》


《中药大辞典》:猕猴桃

【药材名称】猕猴桃

【拼音】Mí Hóu Táo

【别名】藤梨、木子,猕猴梨(《开宝本草》),羊桃(《医心方》),阳桃(《日用本草》),毛叶猕猴桃(《经济植物手册》),大红袍(《贵州民间方药集》),大零核、猴仔梨(《福建民间草药》),杨桃(《江西草药》),绳梨、金梨、野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山洋桃(《贵州草药》),狐狸桃(江西《草药手册》)。

【出处】《开宝本草》

【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果实

【原形态】藤本。幼枝及叶柄密被褐色毛或刺毛;老枝红褐色,光滑无毛;髓大,白色,片状。叶互生,营养枝上的阔卵圆形至椭圆形,先端极短,渐尖至突尖;花枝上的近圆形,长6~17厘米,宽5~13厘米,先端短突尖,圆或截形,基部圆形至多少心形,边缘有纤毛状细尖,上面常仅叶脉上被疏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叶柄长3~7.5厘米。花杂性,通常3~6朵成腋生聚伞花序,少为单生,初开时乳白色,后变为橙黄色,芳香;萼片5,外被黄色绒毛;花瓣5,先端凹成缺刻,光滑无毛;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子房上位,花柱丝状,多数。浆果卵状或近球形,密生棕黄色长硬毛,果皮黄褐绿色。种子细小多数,黑色。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坡、林缘或灌木丛中。分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湖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化学成分】猕猴桃果实含糖、维生素、有机酸、色素。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糖11克,蛋白1.6克,类脂0.3克,抗坏血酸300毫克,硫胺素0.007毫克,硫25.5毫克,磷42.2毫克,氯26.1毫克,钠3.3毫克,钾320毫克,镁19.7毫克,钙56.1毫克,铁1.6毫克及类胡萝卜素0.085毫克。又含猕猴桃碱。

同属植物狗枣猕猴桃之未成熟果实中含抗坏血酸461~521毫克%,成熟果实中含532~930毫克%。

【性味】甘酸,寒。

①崔禹锡《食经》:"味甘,冷。"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滑,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少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解热,止渴,通淋。治烦热,消渴,黄疸,石淋,痔疮。

①崔禹锡《食经》:"和中安肝。主黄疸,消渴。"

②《食疗本草》:"取瓤和蜜煎,去烦热,止消渴。"

③《本草拾遗》:"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变白,痔病,调中下气。"

④《开宝本草》:"止暴渴,解烦热,下石淋。热壅反胃者,取汁和生姜汁服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开宝本草》:"冷脾胃,动泄澼。"

【复方】①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猕猴桃干果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偏坠:猕猴桃一两,金柑根三钱。水煎去渣,冲入烧酒二两,分两次内服。(《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药材名称】猕猴桃藤

【拼音】Mí Hóu Táo Ténɡ

【来源】药材基源:为猕猴桃科植物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的藤或藤中的汁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tinidiachinensisPlanch.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或鲜品捣汁。

【原形态】猕猴桃 藤本。幼枝赤色,同叶柄密生灰棕色柔毛,老枝无毛;髓大,白色,片状。单叶互生;叶柄长达6cm;叶片纸质,圆形、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7cm,先端突尖、微凹或平截,基部阔步楔形至心脏形,边缘有刺毛状齿,上面暗绿色,仅叶脉有毛,下面灰白色,密生灰棕色星状绒毛。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叶腋;单性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花共存;萼片5,稀4,基部稍连合,与花梗被淡棕色绒毛;花瓣5,稀4,或多至6-7片,刚开放时呈乳白色,后变黄色;雄蕊多数,花药背着;子房上位,多室,花柱丝状,多数。浆果卵圆形或长圆形,长3-5cm,密生棕色长毛,有香气。种子细小,黑色。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地林间或灌丛中,常绕于他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四川、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贵州、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中华猕猴桃茎水浸醇提的多糖复合物250mg/kg,腹腔注射,连续2星期,可使艾氏腹水癌(EAC)荷瘤小鼠生命延长26.9%。猕猴桃木质部中所含抗坏血酸物质(AH2)具有捕捉体内过剩的自由基、阻止氮-亚硝酸化合物的生成,促进干扰素产生,增加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等作用,从而能提高机体免疫和抗癌能力。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和中开胃;清热利湿。主消化不良;反胃呕吐;黄疸;石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捣取汁饮。

【摘录】《中华本草》


您可能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验方提交 纠正错误 查病药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