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7、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11、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12、眉毛不长。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药材名称】胡麻叶
【拼音】Hú Má Yè
【别名】青蘘、巨胜苗(《本经》),蔓、梦神(《吴普本草》),胡麻苗(《寿亲养老新书》)。
【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叶。
【化学成分】干燥的叶含脂麻甙0.3%。
【药理作用】叶含胶质,加入水中可形成粘浆剂,腹泻和痢疾病人用作饮料有缓和刺激作用。
【性味】甘,寒。
①《本经》:"味甘,寒。"
②《本草图经》:"甘,滑。"
【功能主治】治风寒湿痹,崩中,吐血,阴部湿痒。
①《本经》:"主五脏邪气,风寒湿痹。益气,补脑髓,坚筋骨。久服耳目聪明。"
②《药性论》:"患崩中血凝疰者,生取一升捣,纳热汤中绞取(汁)半升(服之)。
③《千金·食治》:"主伤暑热。"
④《本草图经》:"利大肠。"
⑤《纲目》:"祛风解毒,润肠。又治飞丝入咽喉者,嚼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研末干擦。
【复方】①治吐血:胡麻嫩茎叶,水煎,兑糖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阴部湿痒:胡麻叶、朝阳花、朱砂。共研末,干擦。(《湖南药物志》)
【摘录】《中药大辞典》